中国会不会缩表?
先说结论,不会! 原因如下;
1、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状态 目前中国外部均衡(国际收支)状况依然处于持续顺差状态。据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贸易项下)顺差达478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项下顺差399亿美元,证券项下顺差590亿美元,其他项顺差74亿美元。虽然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市场表现相对较强,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都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国际收入形势总体向好。
2、外汇储备规模保持世界第一 中国作为全球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贸易和投资都更加活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性也水涨船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外汇管制”国,到成为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68万亿美元,较年初增加1126亿美元。尽管上半年美元指数整体下跌,但我国外汇市场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规模却实现上升。这得益于进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全年升值近6%至[调]6.9),以及外国投资者继续增持包括债券在内的中国资产。
3、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空间狭窄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近期监管部门重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并扩大股票融资渠道,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为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提供了便利。同时,央行通过调整MLF操作利率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利率下行,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空间有限,但为了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下半年央行可能进一步采取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 但应注意到,在我国目前的跨境资金管理框架下,除了外债和FDI/ODI之外,其他资本项目的跨境流动仍处于较为严格的监管之下。在现有监管体制下,很难想象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