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怎么增税?
将2013年作为“白酒新国标”落地实施的第一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去年5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白酒工业术语》和《白酒检验规则》两个国家标准中,彻底摈弃了沿用近四十年的白酒“液态法”和“固液共存”的产物界定,“液态法”和“固液法”生产的白酒一律不得声称自己是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这被业界看作是白酒“新国标”对业内最严考核,不少中小酒企在新规面前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危险。但是,在白酒新国标”带来的严格标准之下,白酒行业的增长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呢?
白酒增长47%的目标能否实现
“十二五”期间,白酒行业总体在低迷中前行,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完成不理想。据监测,2011-2013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分别实现6380.79亿元、5866.67亿元、6234.6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89%;同期,白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实现188.11亿元、129.70亿元、166.10亿元,三年呈现负增长趋势,同比降低2.53%。
显然,尽管白酒业“十二五”规划良好,但实际业绩并不理想。2013年度,白酒企业营收目标未能完成,因而2014年,白酒行业开始了一系列的市场竞争策略和行业整合,力求在短时间内提升白酒行业的整体印象和核心竞争力。
2013年5月,白酒行业“新国标”出台,行业开始去中小酒厂、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开始牵头整顿白酒行业垄断,“三公”消费受限使国内白酒企业削减了部分出口。2013年11月,国家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美国威士忌等进口酒延长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令部分外资酒企遭受损失。
面对如此复杂的行业形势,白酒行业提出的“十二五”收官之年的增长目标47%,能否实现?
2013年12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2014年要着力解决制约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中,化解产能过剩是20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化解白酒产能过剩,提法虽然笼统,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白酒行业真正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期间,白酒行业的产能从2010年的56.73万千升扩容至68.35万千升,五年累计增幅达20.81%。在此期间,多家酒企在原有基础上纷纷加码扩充产能。金沙回沙酒二期项目日前已点火投产,一期项目将于今年4月投产;今年5月,四川茅酒之源酒业的年产2000吨白酒扩能改造项目将正式竣工投产;2013年4月,宋河酒业2000吨啤酒技改项目竣工投产;12月,董酒扩大产能一期工程完成。种种迹象表明,白酒行业的扩产、技改的动作如火如荼。
从2014年年初开始,通过收并购实现产业转型和扩容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古井贡酒收购酒鬼酒;燕京啤酒完成对漓泉啤酒和南通啤酒的收购;重庆啤酒宣布将从澳大利亚私有化收购凤凰酒业;海南椰岛公开宣布成立养生健康产业投资公司,进军健康产业。
尽管业内认为2014年是白酒行业的整合之年,但是,面对整体下滑的行业形势,多家酒企提出2014年要再次提升业绩,这也是白酒行业“十二五”最后一年的增长目标47%的由来。
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呢?
2014年1月16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布了2013年12月全国酒类零售走势监测新闻稿。新闻稿显示,2013年12月,全国啤酒销量同比下降4.1%,葡萄酒同比下降1.05%,白酒同比增长1.7%;同时,全国酒流通渠道中,白酒进口量同比增长21%,销售额同比增长12%。
从2013年全年数据看,白酒业呈现区域集中、品牌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朗。根据2013年年报和2014年一季度报数据,2013年白酒前十强企业国内零售额的比例为66.6%,与其他企业相比,优势愈加明显。2013年,位于前三名的大型白酒企业高端酒品牌表现突出,茅台、五粮液和洋河分别同比增长15%、13%和11%;而第四名到第十名的中低端酒企业多数面临增长困难。
另外,虽然从全国数据来看,白酒表现好于行业平均。但是,根据各酒企2013年财报来看,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端白酒;而中低端白酒多数业绩大幅下滑,诸如舍得酒2013年同比下滑21%、酒鬼酒同比下滑38%。可见,当前白酒行业分化趋势明显。
尽管当前白酒行业呈现增长趋势,行业整合意愿强烈,但是,在去产能、控节奏的“双重”压力之下,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部分酒企在行业内抱团取暖,以求自保。在“新国标”的大背景下,有组织有计划的整合已经开始,预计2014年,中小酒企将在市场的排挤之下,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