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有几次缩表?
1965年,第一次缩表 当时美联储主席是伯南克的老爸,他看到通胀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4.3%),于是开始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从3%上升到4%,同时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60亿美元到55亿美元)。这次紧缩对通胀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通胀率在1966年才降至2%的较低水平。
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两次缩表 这次紧缩发生在尼克松执政时期,原因是面对高通胀,国会拒绝继续增发货币,逼迫美联储采取紧缩措施以稳定物价。1973年和1974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通缩压力之中,CPI从1973年10月的11.1%最高点持续下滑,到1974年底回落到-1.8%的低位。为了应对通缩风险,美联储两次缩短资产负债表(从86亿美元到73亿美元和69亿美元);同时,为了增强政策效应,还先后将贴现率提高到13%、20%,并首次采用逆向浮动汇率制度,迫使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以刺激进出口、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次紧缩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但控制住了通胀
90年代科技股泡沫破灭时,一次小幅加息,同时略微缩表 美联储当时的立场是“容忍”通货膨胀,因为过低的通胀水平会伤害大企业的利益(因为成本下降会使这些企业丧失竞争力)。尽管科技股泡沫已经破裂,GDP增长放缓,仍然坚持量化宽松的政策,直到长期失业的问题出现才转向紧缩。1998年至2000年间,美联储把基准利率从5.38%降到3.25%,降息幅度高达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联邦基金目标区间的下限也从6%下降到1%。在这期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只减少了300亿美元,相当于收缩了1.5%。
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中,多次扩表来买国债,零利率一直持续到2015年 这里就不详细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