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投资增加还是减少?
首先明确一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物价稳定 所谓投资过热就是总需求过大,为了应对过大的总需求,政府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增加税收和信贷限制,即通常所说的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另一种就是扩大财政和投资,即所谓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对于政府来说,显然是不情愿看到银行和企业负债率大幅攀升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前一种手段,也就是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然而近年来我国央行已经通过提高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对资金供需进行了调节,2013年更是出现了类似美联储那种只加息不打表的诡异行为。
从结果上来看,这些措施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调控手段都是针对市场上钱(流动性)过多这一同题的,至于这些过多的流动性是来自民间还是企业并无涉及。如果来自企业的部分过多,企业资产负债表会面临恶化,这时候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因为居民部门债务加重导致流动性过多,这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居民部门的资金大部分以住房抵押贷款的形式存在,这部分贷款在经济学意义上并不是流动性的体现。并且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新增房贷有边际收紧的迹象,这一点从M2增速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差值明显高于往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当然,居民部门的流动性也可能是因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这并不影响总体流动性数量的增减。
我的疑惑在于如何准确地判断当前市场上究竟是企业还是居民承担了过量的流动性负担,如果是前者尚可理解,如果是后者则相当棘手。因为对企业和家庭的处置方式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