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怎么投资?

寇准瑞寇准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一类资产从来不可能稳定增长(除非在特定时期以相对较少的风险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样,任何一类资产的报酬率也不可能永远下跌。 国际货币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从历史数据来看,M1(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曾经达到过4%以上,目前也超过2%(2016年1月15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当前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为7%);而M2(广义货币)的利率一度达到过6.9%-7%(2008年12月份,央行加息幅度达33%,一年期定存利率由2.75%升至4.75% )。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这些利率只是名义利率(也就是市场报价利率),并不是实际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投资者真实能够获取的利率水平)。 考虑到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通缩的威胁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有限,短期内M1和M2的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而且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也不小。 但是,随着全球风险事件的不断涌现,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都在逐步提升——美联储加息进程可能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干预而放缓,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依然处于负利率环境,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贬值压力,国内去产能、去库存任务十分艰巨,通胀预期依旧较强。所有这些因素都意味着国际货币的收益前景并不乐观。

当然有人会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有源源不断的出口创汇能力,国际储备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债券资产,通过适当减持美国国债,增加其他资产品种配置的方式,就可以降低组合的风险。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自2012年起,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就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1年底,黄金在国际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为6.9%,到2012年底已经达到10.3%,2013年底进一步上升至12%,此后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12%左右。同时,我们持有的美债规模却从2011年的1.35万亿美元降至2013年的1.26万亿美元,再降至2017年初的8497亿美元。 虽然我们的确减了美债,但增持的其他资产的风险不比美国国债低:2013年开始,我们在持有规模上仅次于美债的国债资产是国债和金融债券,两者之和达到22%;而其他诸如衍生工具、非金融企业债券乃至房地产信托基金等的风险属性都不弱于或者强于美国国债。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各种风险的源头都在国内政策和经济基本面,也就是说,一旦形势变化,我们可能会面临“双杀”的命运,投资和组合管理的风险都非常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