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完全被动吗?
严格来说,所有指数都是对一篮子股票进行统计,以反映这一篮子的平均表现。所谓的“被动”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你买的指数,最终的表现会接近这个指数所追踪的样本,但是不一定和这个样本完全一样。 例如一只指数基金,它的标的指数是上证50,那么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它应该会有50%的时间比上证50涨得多(超过的比例),也有50%的时间比上证50跌得更多。这是因为一个指数所追踪的股票只是一个样本,而一个完整的市场由无数个样本组成。也就是说,指数的表现是会受到其他股票的影响而上下波动的。只不过,对于这50%的时间而言,由于样本本身已经涵盖了一定的区间长度,因此总体来讲,指数还是能够代表整个市场的走势;而另外50%的时间,则表现为个别个股的特殊表现,这种特殊表现是无法预期也无法规避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指数都是主动的! 但是,如果我们将观察的时间跨度放大到几年甚至更长,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一般来说,优质公司的股价整体上都是上升的,虽然其间可能会受到各种消息的影响而有所波动,但是整体上而言,这些公司都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正的收益;而一些垃圾股则会长时间下跌直至退市,整体上来说,它们拉低了指数的表现。这样,我们就把指数的表现归因于那些优秀公司的超额收益了。从这一点上说,指数又确实是被动的——它只能跟踪优秀的公司,而优质公司的表现又是可预期的。当然,这里面依然有择时的因素,只不过我们已经可以将它排除在主动管理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