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牛肉有出口吗?
曾经有,现在没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冷冻牛、羊肉占全球贸易的50%左右;同时也是最大的牛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产量大约为846万吨,同比增长了9.5%。不过,由于进口量太大,国内消费太猛,导致我国目前牛肉供应紧缺,价格较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牛”国家,在2013年时竟然还从澳大利亚进口过活牛! 据说因为当时中国肉牛产能下降,牛肉产量不足,为了填补供需缺口,这才把目光转向了相距万里之遥的澳洲。
据澳媒报道,2013年中国共从澳大利亚进口了约22万头肉牛,这些肉牛将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被陆续屠宰后,加工成牛肉产品。 而早在2006年时,我国就曾从澳大利亚进口过牛肉。当时,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部分牧区的牛肉供不应求,于是有人将目光投向了澳洲,试图通过进口来弥补产量上的不足。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牛羊肉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新疆、内蒙等地牛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长途运输易死亡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使得国内牛羊肉的供给得到极大满足。
据统计,近三年来(2015-2017),我国牛羊肉的产量分别达到了529万吨、533万吨和545万吨,增幅均超过了1%。其中,羊肉的产量更是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当然,进口量也会随之减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冻鲜肉羊36万吨、冻鲜肉牛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和34%。
时沐优质答主中 国的牛肉是既有出口也有进口的,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中国分别累计进口了牛肉(包括冻、鲜牛肉、牛杂)64.29万吨、45.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下降3.2%,进口平均价格为7,043.26元/吨,下跌7.8%。其中7月份当月:进口牛肉5.10万吨、4.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8%、10.9%,进口平均价格为8,325.61元/吨,下跌0.1%。截止今年7月底中国牛肉的累计进口量价与价格仅次于2013年同期的64.90万吨和7,767.03元/吨。
从近5年来的月度进、出口量走势图不难看出,牛肉的进、出口量基本上呈现出“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态势。牛肉的进口量在2012年1-9月期间一直呈缓慢增加的发展趋势,10月由于受到疯牛病影响达到13,539MT的历史最小月度进口量后一路攀升,2013年12月达到21,624MT的月度最大量后,虽在之后的近10个月中有所波动,但总体依然保持在20,000MT以上的高位。而牛肉的出口量则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在2012年保持月度不低于5,000MT水平走势之后,近几年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3年出现月度低于5,000MT水平情况,2014年之后一直低于3,000MT,进入2015年之后进一步放缓,在1月出现1,823MT的近5年来月度最小量之后,虽有小幅回升,但总体依然呈下降走势,与进口量的强势回升形成明显的比对。
从近5年来牛肉进、出口的量、价情况来看,随着月度进口量的上升,其价格总体走势相对疲软,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如2014年上半年出现了月度进口均价低于月度出口均价的现象,在2013年6月二者差价达到2,250.12元/吨的最大值。而出口价格总体走势则比较坚挺,虽在近5年来也呈下降趋势,但波动不大。
中国的牛肉的进口来源地相对比较集中,在近5年来主要以三大产地为主,依次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国。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力的日渐强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对优质牛肉的需求旺盛,其进口量不断增加。2012年澳大利亚分别以44.04%和54.51%的份额成为最大进口量和平均价格最高来源地,进入2013年之后其进口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进口均价则不断下降,份额则呈上升状态,在进口量和进口金额的排名均居第1位,之后2014年、2015年则以微弱优势领先,但其进口均价则明显低于新西兰。新西兰和智利自2012年以来进口量及其份额虽也增长较快,但低于澳大利亚。
中国的牛肉出口主要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香港、罗马尼亚为主。对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的出口量及其份额总体呈持续下降状态,甚至出现零出口现象,而罗马尼亚在2015年7月出现单月500MT的出口量之后,其价格仅为4,816.27元/吨。从价格来看,对中国内地牛肉需求越旺盛的国家其价格越高,如香港2015年7月的进口均价高达15,825.65元/吨,罗马尼亚7月也达到13,761.39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