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追赶为何艰难?

胥皓申胥皓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半导体行业是集科技与技术于一身,很依赖基础设施的行业” 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半导体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其重要性已经被大大夸大了,实际影响并不像吹的那么厉害。现在各国都在搞5G,但真正投入商用的可能还要等几年,4G移动通讯技术是2019年商用,而3G是2008年开始商用,2G是1999年商用。

2G/3G时代就是手机上网的时代,虽然中国手机上网比国外要晚好几年,但现在已经完全追上了。也就是说这几年我们虽然在基础建设上花了巨资,但没有用在半导体行业(芯片)上,而是花在了基建和民生上面,提升了整体国力。而芯片行业本身在技术上的进步其实非常缓慢,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芯片行业是一个集科研与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低流动性行业,更新换代并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因为技术成熟且成本降低。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和手机制造已经赶上来了,未来即使把基础建设的资金用于芯片行业上,差距也很快可以追上来。

2、“美国最先发展芯片行业是因为二战时候核武器的需要,之后才有了民用” 这个需要纠正一下,美国最早也是民用芯片的第一大产地,不过后来被日本超过。美国之所以能再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主要是因为军事方面的需求。

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起源于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对于精密计量元件的需求. 二战期间,为了制造精度高达十亿分之一的电压传感器,需要大量精度极高的组件来检测炸弹引信,美军工开始研发晶体管,随后发展了集成电路,并由此带动了后续的个人电脑、手机等民用产业的兴起。所以,美国的芯片行业起步虽然比日本晚,但依然是最早发展的国家之一,只是二战后日本在人力物力上疯狂投

汤胜利汤胜利优质答主

一是技术落后。芯片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从设计、生产到封装、测试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显著差距。由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起步上晚了关键时期,而追赶的难度是指数级的跃升,所以导致目前的差距较大。

二是产业配套落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国只在封装、测试等低端领域产能较大,芯片设计和专用设备材料发展不足。芯片生产涉及原材料、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清洗、测试等多个环节,每个工艺步骤都需要专用的材料和设备,没有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不可能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的。

三是投入大、见效慢。芯片产业投入是巨大的,仅代工领域,全球就形成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三足鼎立的局面,台积电一家的市场份额就高达50%,建一个12英寸晶圆厂就需要投资200-400亿美元,所以只有实力最强的企业才能进入,小企业没有机会涉足。同时,由于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整个芯片产业的平均毛利率达到了40%,净利率高达20%,也是其他制造业无法企及的。

四是人才少。集成电路产业属于人才和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从制造、设计、软件开发等都需要复合型人才。据测算,全国31个省市中,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到30万,其中仅有3%的从业人员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甚至影响到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节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