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危机何时爆发?
个人认为,中国不会发生像东南亚那样的粮食危机(指的是民众暴乱的那种),但会发生粮食涨价和供应紧张的现象。 首先,我们中国人对于粮食的浪费是令人震惊的,我见过的最严重的例子是我一个同学他在吃自助餐时拿了一盘西瓜和一个烤串,吃完居然声称“我吃饱了!”;还有一些人吃饭点很多菜却不吃完,最后剩菜剩饭比比皆是。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足够养活两亿人口,因此有人建议把垃圾吃掉。 其次,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虽然很高,但种植结构不太合理,比如我们常吃的大米中籼糯稻占70%,粳糯稻占30%,而进口大米以籼米为主,这就造成我们买的进口大米和中籼糯稻差不多价钱,甚至更便宜。如果我们能把现在喂猪的玉米换成小麦,再把草地改为良田,也许就能满足10万吨大米的需求量。 但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没到饿肚子的地步。除了农民种地赚钱少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中国人的主食除了米饭、馒头还有饺子、包子、烙饼等,这些食品除了米面外,还需要各种蔬菜、肉类来制作,这样就不需要再从外面购买,至少不会大量购买。就拿蒸馒头来说,和面发酵都需要消耗热量,而发酵后体积会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吃一个发面的馒头就等于吃了两个实心的馒头。从主食而言,我们并没有大量摄入热量。如果真要发生饥荒,或许我们需要先改变这些饮食习惯才能见到效果。 不过,即使我们没有发生饥荒,但全球的粮食形势却越来越严峻,这主要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
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已经经历了六次石油价格飙升,每次都能看见美国的身影,这次他又是背后黑手。据相关报道,美国今年将向欧洲运送60亿美元价值的粮食,而且还在东欧国家波兰建立了基地,用以存储这些粮食。在运输路上,美国的船只还将通过苏伊士运河,这会导致本来就被堵塞的运河更加拥挤,船期更加延后,运价进一步上升。当然,美国这么做还有另外一层深意,那就是想让欧洲彻底依赖从美国进口的粮食,从而摆脱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依赖。 美国如此处心积虑地打击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无非是想保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不让别的国家或地区取代自己的位置。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想独霸世界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就像地球一样,不管它由几颗恒星组成,它的公转轨道是不会改变的。
粮食作为民以食为天的特殊商品,其库存或减产都会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不过对于中国这个粮食生产大国来说,出现粮食危机的概率很小。即便出现因灾害天气导致粮食大幅减产的可能性,由于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也不至于出现供给严重不足的危机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粮食产需总量基本平衡、生产总体稳定,谷物完全能够自给,粮食储备充足,口粮安全有保障。但是,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却非常突出,表现在小麦、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玉米库存持续积累,而大豆产需缺口巨大,需要进口。
具体到2016年乃至2017年,我们看下中粮集团总裁助理武雪的演讲中的一些数据:
玉米,2015年中国产量达到2.24亿吨,增产500万吨。预计2016/1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和进口量较上年度分别下降2%和9%,玉米消费量增长2%,产需缺口319万吨,年度内玉米价格可能走低。(注:2015年12月的数据显示,玉米的国内库存达到1.94亿吨);
小麦,2015年中国产量达到1.29亿吨,增产160万吨。预计2016/17年度,我国小麦产量小幅增长2%,进口量下降8%;消费量增长1%。年度末库存可能下降3%。价格呈小幅震荡上扬趋势;
大米,2015年中国产量达到2.05亿吨。预计2016/17年度我国大米产量和进口量较上年度均有4%的增长,大米出口和消费量增长2%,产需有缺口。年度内优质大米价格将会小幅上涨;
大豆,中国大豆产量2015年仅为1149万吨,预计2016/17年度,我国大豆产量增长4%,受国内榨利低迷影响,进口量较上年度可能下降8%。国内大豆供应总体宽松,进口大豆到港价格可能低于上年度,国内大豆价格也可能低于上年度。
从以上可知,2016年,我国库存的供过于求的品种是玉米,小麦和大米供求紧平衡,大豆则严重不足。但因大豆属于油料作物,不属于口粮作物,且中国小麦、大米进口关税配额充足,即便按需足量进口,也不会出现危机。而玉米属于生产过剩且在粮食中占比又很大,因此,即便有小麦和大米进行替代生产,其生产严重过剩情况一时难以扭转,因此有可能成为2016年的“粮食危机”,但其危害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库存量过大,谷贱伤农。
因此,2016年“粮食危机”的重点不在其不足危及饭碗,其政策重点应在合理消化玉米库存,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将玉米调减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2016年可能是中国粮食体系的“危机年”,但不是粮食生产危机,而是粮食体系调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