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最初在哪里?
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出现在上海,时间大概是在公元1891年(光绪十七年)。 清廷得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关”(即后来的上海海关)每年约有盈余50万两白银,于是下旨要求将其中一半用于“办垦荒、济贫民”,另一半上缴国库。
然而,“新关”的负责人赫德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等外国公司却将这笔钱用来在上海创办了一个证券交易场所——北京东交民巷的大清银行是1904年才设立的,而这里才是大清的第一家银行! 这个证券交易中心共有42个股东,都是当时上海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买办、商人,如著名的盛宣怀、周馥、胡光墉及其胞弟胡光国等人。
中心成立后,先以每月两次的交易频率进行开市,每次开市都有上万份各类证券挂牌,参与者以华商为主,也有少数的外国人参与交易。到了1893年末,由于贸易平衡和财政状况的需要,清政府命令所有的外商都须把钱存在由它指定的中国银行内,不得再存放在洋行里。
这一措施大大挤压了外资银行的业务,他们被迫转入幕后,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那些富有个性和野心的大清权贵们也开始自组公司,纷纷到香港和伦敦上市融资。 这下子可忙坏了刚刚建立不久的旧式券商们,他们不仅要为清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官僚集团的公司融资,还得为广大的民众办理理财服务。
后来,这些旧式券商们发现自己已经无力驾驭不断膨胀的金融资本时,就选择了与外资银行、企业合作,在屈辱中蹒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