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利息为什么贷款?
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商业为主,所以金融机构在放贷的时候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会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收入来源、负债情况)、信用状况(信用评分、历史还款记录)等因素,这些因素最终都会体现在贷款利率上面。 利率一般由基准利率、风险溢价和期限结构组成。其中基准利率由央行统一制定,风险溢价反映在信用风险上,而期限结构则反映了市场对还款期的偏好。 比如,同样是一笔100万元的贷款,贷款期限都是一年,借款人同样是企业,但是一个属于房地产类公司,另一个属于制造类公司,由于行业风险不同,银行要求的利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样,如果借款人是个人,因为职业的不同(公务员、教师、医生等福利待遇较好职业的贷款风险较低),可能利率也有差异。当然,最后确定的利率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无论是哪一种贷款,本质上都是借款人为了获取资金使用价值而向金融机构让渡出来的一部分所有权。从这个角度来说,“贷款”其实是一种可转换债劵,即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借款人按照约定条件向金融机构支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并有权确定是否将贷款转化为金融机构所有的一种权利。 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发放贷款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这种风险会随着贷款金额的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