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割韭菜?
说一个可能不太正确的,但我认为的原因,仅供参考 首先,资本的本性就是贪婪和趋利避害,且不受控制。国际资本更是如此;其次,任何国家的金融体系都有安全性的问题(即对内部人而言),因为风险总是集中在少数个体身上,而一旦爆发,这些风险的总量就会转化为破产或濒临破产的数量;最后,任何一个国家面对外部危机的时候,总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金融的稳定(这是由前两个原因决定的)。
那么问题的本质就变成了如何安排这种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无论是美联储还是英央行,其实都在尽力寻求两者之间最好的平衡点,但这个点是无处不在并且难以把握的。比如这一次美联储紧急降息至0,并启动QE4,从理论上讲,美联储的动作是救市而不是加息,但问题是市场当时更担心金融危机的扩散而非衰退的到来,所以美联储此时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继续维持宽松直至恐慌消退为止。
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根据结果去倒推决策者当时的想法,但无论怎样,美联储此次救市行动符合我的对于其“割全球韭菜”解读的一部分。那就是,在美国国内通胀率远低于目标的情况下,为了拯救华尔街的野心勃勃的投行们,美联储必须加大货币供给以支撑资产价格,于是国际收支逆差就必然扩大,而且为了缓解金融市场的风险,美联储可能会直接向市场采购债券,即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
此时,由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绝对支配地位,其他国家为了维持本币汇率、遏制通货膨胀和抑制投机,就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本来就处于失衡状态的国家(如我国)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因为这些国家之前本来已经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通缩压力,现在不得不一边承受通货膨胀的风险,另一边还要收紧货币政策,两难局面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