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融科技这个专业吗?
明确一点,“金融科技”不是个正规的专业名称。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专业目录制度,即每一个专业都有其对应的代码,这个代码是一个专业的唯一标识。以本科为例,每个专业的教育部代码都是4位数字。例如,北京大学的金融学(020301K)、保险学(020302T)和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020305T)等三个本科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专业虽都属于金融类,但三者有着截然的区别。
第一,学科基础不同。第一个是经济学,第二个是管理学,第三个是法学; 第二,核心课程不同。第一个是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等,第二个是风险管理、保险学原理等,第三个是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等; 第三,培养方向不同。第一个是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业务和管理,第二个是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第三个是从事涉外法务工作。
通过比较就不难发现,如果只以“金融科技”四个字来给一个本科专业定位的话,那这个专业的所有毕业生几乎都可以归入同一个大类——金融工程或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具有同样的“金融科技”素养,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人们常说“金融科技”是个宽口径的专业,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办这样一个专业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金融行业正在由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行业转变,需要大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确实存在着大量人才缺口(尤其是复合型的人才),因此才有部分院校尝试开设这样的专业。
当然,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围绕金融与科技这两个主题设置专业课,但必须保证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背景和计算机能力。同时应当注意避免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混淆,应该保持一定的金融属性。 最后,“金融科技”不是一个认可度很高的概念。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方向来看,更倾向于将其归属于金融工程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