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最多的基金?
2012年5月,我在《华夏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叫做《谁在影响中国基金业——2011年中国基金业报告》。 报告中有一个数据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在2011年新成立的73只私募基金中,有46%的基金经理拥有博士学位;在198只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基金经理中,有53%的人毕业于TOP10院校(清华、北大、人大等)。 这意味着,中国私募基金的“精英化”趋势仍在继续加强。
在2007年和2008年之前,很多私募基金都是“草莽英雄”式的创业型团队,这些人的学历大多并不高。 但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和竞争的加剧,现在的私募基金已经变成了一个“高智商”的行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投资基金行业处在“前金融时代”,或者说,还没有从“草根金融”过渡到真正的“大众金融”。
什么是“前金融时代”?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现在国内银行的储蓄利率是1.75%,而同期CPI已经达到99.3%,也就是说,如果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收入还不到物价上涨的一成!而在去年下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终结果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 但是,如果你把钱投入私募基金,平均而言,你的投资回报率能超过8%,甚至某些产品的年化收益能达到10%以上。
为什么同样的资金,放在不同的地方,收益可以差这么多?原因就在于,私募基金能够充分把握市场机会,主动管理资产,而普通投资者则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仅仅依靠低买高卖的简单操作,你想获得8%以上的收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拥有私募一样的资源,可以进行信息垄断或者可以操控市场。 但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借助私募的力量实现自己资产的升值呢?答案是肯定的。
未来的投资基金行业肯定是以机构投资者的为主,个人投资者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为什么呢?因为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具有专业能力,更能适应当前的监管环境。
未来的行业趋势是向着“机构吃机构”“专业吃专业”的方向发展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公募基金,或者经过精选后的私募基金进行间接的投资。至于选公募还是选私募,那就看你的偏好和具体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