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降低企业费率?
从整个经济环境来看,目前我国的GDP增长率已经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2015年是6.9%,2016年前三季度只有7.3%。要维持经济的增长就需要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而融资作为生产要素之首,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来满足经济扩张的需求。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达到基准利率加点(4.35%+0.68%=5.03%),如果再加上浮动利率加点,实际贷款利率可能更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实际利率可能高达8%以上。这么高的利率水平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以需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融资的成本构成来看,企业融资的成本实际上是由资金成本和费用两部分构成的,其中资金成本又分为无风险利率和有风险利率。目前我国的无风险利率基本上是以国债利率为主,由于央行实施正向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导致市场利率持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75%),加上通缩压力较大,有投资者认为负利率时代很可能到来。在这种背景下,即使央行不加息,银行也会因为负债端成本低于资产端定价而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另外一方面,随着贷款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银行的单笔手续费收入也会增加。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降低企业的利率负担,一方面需要刺激银行积极放贷,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机构对金融脱媒的现状进行调控。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供给侧改革重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补贴、去杠杆,这其中涉及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和融资结构就会有所调整。以房地产为例,目前很多城市房价都处于上涨的趋势,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货币政策工具和监管政策都向房地产市场倾斜。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16年12月,当时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上浮了20%,也就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达到4.14%,同时,央行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表明要坚决遏制投机炒作行为。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显然是为了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从市场的情况来看,虽然2016年的信贷投放大幅增加,但是信用风险的事件也在上升,尤其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违约率明显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宏观层面的考虑以外,降低企业融资利率还有微观层面的因素。比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减少恶性逃废债事件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权益类金融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融资需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