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国际储备?

全柯华全柯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这里有一份2014-2016年的,请笑纳 201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来源:商务部网站) http://bbs.mofcom.gov.cn/webapp/data/d189793.html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储备也是持续增加的。到2016年底,已达到近四万亿美元。而且外汇储备的构成中,除了少数年份外,美元资产是比例最高的,这说明我国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在不断增强,这与我国倡导的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是一致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单从外贸顺差和国际投资流入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外债务的情况要好于外资流入的状况。因为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来源同上)显示,不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证券投资,我国都是大量逆差的,这意味着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我国债券要远远大于企业、政府在中国境内的存款。所以尽管外汇储备增加了,但是我国对外负债的风险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当然这种情况也得益于我国庞大的海外投资,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否则的话,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会更糟糕。

总之,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入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处于逆差状态;而外汇储备规模虽然非常大,但主要是美元资产,风险也在逐步积累。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还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

鲁金福鲁金福优质答主

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是指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储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限度之内。对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的确定和分析,通常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分别分析。

从数量上来看,对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指标。

1、国际储备量与当年出口额的比率。这是判断一国国际储备是否适宜最常用的指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指标超过20%时,就表明一国出现储备过多的现象;如果该指标低于10%,则表示一国的储备偏少。

2、国际储备量与当年进口额的比率。储备占进口的比率,显示了一国的国际储备满足对外支付的进口需要的月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认为储备相当于2个月的进口总额是合适的。如果该指标达到3个月的进口额,就表明一国的储备过多;如果该指标不足半个月的进口额则表示一国的储备偏少。

3、国际储备量与外债总额的比率。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率衡量了在一国的全部外汇债务清偿中,用其持有储备资产直接处理外债的相对数量。一般认为该指标的最高警界线为25%,即储备达到外债的四分之一。

4、国际储备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储备与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显示了一国经济总体力量与支付能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较为适度的储备金应是国内生产总值的5%-6%。

但是以上分析还只是从静态的角度,根据一定时期内的一国经济总量对外汇储备需求的测算。一些经济学家从动态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最优储备的测定进行了探讨。最著名的模型是J.Pringle与E.W.Morriss在1973年提出的需求最优储备模型,该模型用货币论和吸收论的分析范式从经常项目平衡对最优储备进行了分析。随后其他学者在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Choudri和Jadresic在1979年和1980年的研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