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企业估值?
对于如何给企业估值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估值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企业估值的根本目的是确定企业价值,而这个价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如果一家公司市值持续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很可能出现价值被低估的情况)。我们只需要找到能够反映市场观点的数据,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股价更是围绕公司真实内在价值波动。我们给企业估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接近公司真正价值的过程。最后我们所得到的估值结果是一个市场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中间值,这个数值会更接近公司的实际价值。
我们给企业估值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企业的未来净值和现在的净值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所掌握的关于未来的信息其实只有在未来才能够实际利用,而在现阶段都仅仅是假设而已。
如果我们为了预测企业的未来而进行大量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其实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估值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我们对企业估值的结果会受我们所选择的方法、数据和模型影响。所以尽管前面说了很多,但最终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基于某个具体的问题和场景去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以上是我对一些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希望对你有用!更多与股票估值相关的知识,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中,后续会持续更新相关内容~
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这家公司现在的价值是多少。比如一个企业,每年利润1000万,你认为它很值钱(好行业,好团队,增长快),你出1.5亿收购了,那你购买的时候给它就给了15倍估值(1.5亿元/1000万元每年)。
怎么算估值是合适的?
一般有这么几种办法。
1、上一家投资人的价格,比如上一家投资人给了10倍估值,新的投资人在上一轮基础之上再谈,给12倍,15倍等等。
2、按照行业平均估值谈判,比如企业属于IT行业,IT行业的估值平均水平是10-15倍,那么新的投资人给12倍,也是在平均水平之内的。一般来说,估值给的越高,投资人占有的股份越少,原有股东占有的股份越多。
3、和可比公司比,比如同行业另外一个公司,每年净利润1000万元,刚刚给了20倍的估值,那么我这个公司每年也是1000万净利润,给你15倍的估值,也是可以的。
一般来说,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是属于不同的估值体系,VC阶段和PreIPO阶段是两种不同的估值办法。VC阶段一般按照收益法核算,企业未来增长速度,盈利等指标比较高,所以这个阶段一般整体估值是按照企业未来收益的三倍,或者更高倍数。PreIPO阶段接近企业实际资产数量,整体估值是按照企业未来收益的1.5倍核定。
企业估值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企业估值的外部因素
作为经济的产物,企业估值自然受到经济环境与资本市场的影响。
首先,利率的变化对估值有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说,企业估值的本质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折现率往往由社会平均资本成本和风险溢价构成。当利率下降的时候,风险中性的现金流量折现率也随之下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低的折现率必然导致较高估值。从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看,利率的下降确与企业估值的上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982年1月1日道琼斯30家工业指数的股票总体市盈率为7~8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13.7%,而到了2011年5月3日,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上升到20倍左右,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降为3.1%。利率下降导致估值上升的现象在投资界被概括为“便宜的钱”。便宜的钱能“烧热”资本市场。在经济处于“过冷”状态时,“便宜的钱”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在“过热”的经济中,它的存在却孕育着泡沫破灭的潜在危机——当利率突然上升时,处于高位的估值必然突然下跌。
其次,经济增速影响估值。二战以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GDP增速是下降的,70~80年代经济增速下降导致了企业利润增长下降,也制约了估值水平的提高,从下表中可以看到,日本与德国的GDP增速在80年代初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两国的估值水平也开始下降,而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最后,资本市场制度也对估值有重要影响。美国市场的做空制度使股价在高估时面临较大的做空压力,美国指数期货合约有指数成分股实际成交价格作为套期保值参照系,都有利于防止指数过度高估,防止泡沫。相反,日本与德国市场中几乎不存在做空机制,日本市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类似于指数期货的“价格维持合约”,但它不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既不允许做空,又没有实际成交价格可供套期保值,因此这种价格维持合约无法控制市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