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股票如何执行?
以证券公司客户账户为例,说明质权人(券商)如何处置被质押的股票。 被质押的股票,理论上讲,只要登记了,就会存在交易所的账户里。实际上,由于订单的交易流程,最后会冻结在清算公司或者第三方银行的指定账户。 这个过程中,涉及四个主体——投资者、券商、登记结算公司和清算银行。具体流程如下: 投资者将股票质押给券商之后,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券商将持有的股票交给登记结算公司进行备案,此时,如果投资者想要赎回股票,则需通知券商及登记结算公司,由券商向登记结算公司发出交割委托书及授权委托书,委托登记结算公司将债券交由受托银行监管,并协助投资者完成解冻手续; 如果券商需要处置这些股票,则应首先通过公证方式取得对这些股票的处置权,并通过信托公司或律师事务所对投资者的还款资金提供担保,确保投资者利益不受到侵害。随后,通过委托托管券商或自行买卖的方式卖出所质押的股票,并将所得款项用于归还融资欠款。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更为复杂,如遇到股价下跌的风险以及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等等。除了投资者和券商之外,可能引发更多主体介入其中,如保险公司等。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融资相对容易,成本也相对较低。从整体上看,券商面临的压力有限。但市场环境变化难以预计,一旦未来出现流动性枯竭、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爆发等情况,有可能导致当前这种“钱好借”的局面发生改变。届时,像国信证券这样通过压缩经营规模的方式来还款的做法可能在市场中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