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实体经济差么?

戚武剑戚武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实体很糟糕,举一些例子说是怎样困难怎样不景气。 作为一个在传统行业里深耕多年的企业,我觉得目前的实体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 我们先看看数据,2016年我国的GDP是747582亿元 然后2017年的GDP增速是6.9%(这一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7435亿美元) 而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2017年的利润总额3.46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减少2.8% 所以有人就凭这些数据说实体如何脆弱如何不行。 但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GDP和工业的总额只是增加了2.8%,而企业数量却增长了超过100万家!(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数量2016年是1678.8万户,2017年是1709.0万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国每新增两个企业,就要有一个企业亏损!! 要知道,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实行的是高税收、高费用、低补贴的政策,再加上这两年融资成本的上升,实体经济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又被严重挤压了。 拿我们制造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承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等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还要承受金融监管加强带来的融资成本上涨。

除了成本高以外,制造业还面临一个困境就是贸易战引起的订单萎缩。 最近两年,很多从事外贸的企业日子都很艰难,单子越来越少,有的甚至直接被客户拉黑不再供货。 我一个亲戚就是做外销的,他们公司主要给欧美市场供货,做纺织行业的出口。据说从去年开始,订单就开始陆续减少了,到今年已经减少到不到一半的数量,而且都是小额订单,一旦供完这些单子,可能生意就结束了。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扶持实体,比如降税、放贷等等,但这些都只是“输血”,并不能“根治”实体。要想让实体真正强大起来,最关键的一点是改善营商环境。 为什么同样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低端,某些国家就能轻轻松松赚钱,而我国企业就只能拼得你死我亡价格战? 为什么同样是加工贸易,我国的代工模式就一直处于价值链底层,给别人做嫁衣呢?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导致的。

发达国家之所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因为他们的发明创造更多,所以有底气保护知识产权;而我们因为起步晚、积累少,所以很多原创性成果还没有取得,却要被迫承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基础科学方面有更多原创性的突破,像芯片这样的高端产业我们能搞定的话,那实体肯定比现在强太多了。

乌雯桃乌雯桃优质答主

其实,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随时间变化的。首先,一国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内容不一样,由此构成的实体经济的内容自然也不一样;其次,一国内部不同区域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有差别的,由此构成的实体经济的内容也是有区别的。例如,15—17世纪英国的实体经济,主要包括羊毛、呢绒、造船、采矿、冶金等产业,18—19世纪是纺织、煤炭、钢铁、造船以及铁路等产业,20世纪中后期是航空、电子、化工、汽车、精密仪器及医疗器械等制造业。而在中国的香港和新加坡以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业为主,中国大陆以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为比较优势的轻纺和机电产品制造业为主,在上海和北京已经呈现服务化。

因此,中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还远未结束。“我国实体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好,却也存在‘虚胖’现象。与美、日、德、法等主要发达国家比,我国实体经济的规模大,但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效益差、可持续性不强;与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比,整体上有一定优势,但制造业基础和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

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我国虚拟经济的增速过快,2011年股市资金总量达到76.5万亿元,保险业资产规模从2005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万多亿元,涨幅达到200%,远超过同期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脱实向虚”的不良趋势,经济活动逐渐游离于实体经济之上。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失衡。实体经济增速减缓,金融业繁荣。

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与实体经济的正常比例关系已经严重失调,虚拟经济已经逐步游离于实体经济之上,出现了“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等问题。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等经济因素,也有地方盲目追求金融高端化、部分政策不能有效落地等非经济因素。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带来的“虚假繁荣”和“产业空心化”将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