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世界?

成海伟成海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Made in China”曾经是一种嘲笑的代名词,而现在的“Made in China”更多的是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称呼。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那是因为我们国家在这30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强大,我们的国家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几百年的路,我们创造了经济的奇迹,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有能力制造任何产品 ,从洗衣机、冰箱到电子芯片;我们能设计、建造出最大的航空母舰,也能完成最小的集成电路。 那么,是什么让中国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是改革开放,是市场化经济体制。只有解放了生产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的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但是,改革不是万能的。同样,市场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需要其他一些制度安排——良好的法治环境就是这个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要把“Made in China”改为“Created in China”,那么我们不仅需要市场,也需要良好的法治。 什么是良好的法治?这就是对市场主体行为(包括政府)的法律约束和法律保障。没有这种法律约束力,我们的企业就可能面临这样的困境:要么无法进入市场的困境(如之前互联网公司的准入限制),要么处于无序竞争的困境(如最近的共享单车之争)。

要让世界点赞中国创造,我们必须要营造出一个良好法治的环境。当然,法治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建成的。对于创业者来说,你需要知道,创业不仅仅是追逐利润,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创业者应尽义务。你创立的企业,你的产品,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能会对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作为创业者,你应该有意识的去避免这些行为。如果你最初设计的产品就有瑕疵,那么,你必须要有改进的计划,否则,你可能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你需要清楚,法治不仅仅意味着公平、公开、公正,也意味着责任、风险和成本。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强调监管的必要性,而现在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监管的成本问题,用什么成本换什么样的收益,这需要我们更加智慧的做好监管的顶层设计。

卢武军卢武军优质答主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取得长足进展,“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我国在自主创新、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与先进国家和技术强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提高“中国制造”国际影响力依然任重道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高端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培育中国制造的核心技术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一方面,强化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补齐短板,开展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和工业基础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企业,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中国制造“智能化”。通过深化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一是构建数字驱动的智能产业创新体系,提高制造业创新和应用效能。二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分行业、分阶段制定推进举措,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及服务业,不断提升重点行业制造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三是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补齐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关键短板。四是完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网络基础,推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推动中国制造“品质化”。品牌和标准是一个国家产品实力和技术实力的最重要体现。一是加强标准能力建设,提高标准的国际化、现代化和通用化,推动标准互联互通。二是推动自主品牌培育,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创造力,引导和支持品牌创新,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质量交流合作。三是强化“中国智造”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共治机制。

四是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国际化”。一方面,积极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优化制造业外商投资环境,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另一方面,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走出去”,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