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商银行排在几位?
1、从资产规模来看,国内银行大致可以分为4档 【超级大型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 【大型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 【中型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 【小型银行】包括所有农商,以及部分城商行,例如兴业银行;江苏银行等 因为数据获取的原因,无法得到最完整的商业银行规模的数据,因此只能给个大概的划分,具体的排名还需要更详细的数据支持。
2、从利润水平看银行的竞争力 【超级大型银行】工农中建交5家大行,去年净利润全部超过千亿元,平均资本收益率为10.9% 【大型银行】邮储银行,去年净利润达772亿元,资本收益率也达到10.8%左右; 招商,浦发,交通3家银行去年净利润也都超过500亿,在股份制里处于较高水平。
其他银行的利润水平都较低,尤其是部分城商行和农商银行,例如徽商银行,广州农商行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利润水平是相对于营收来说的,因为银行收入主要来自于利息(负债成本)和手续费(资产规模),一些基础成本,如运营费用、管理费用等,无论是大还是小银行都是要支付的,所以银行营收虽然高,但是利润可能很低甚至亏钱。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
截止2014年底,全国组建了1057家农商银行,占全国2328家涉农金融机构的45.4%。在全国582家地、县中,有447个地、县组建了农商银行,地、县组建率为76.8%。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86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8万亿元,存款和贷款总额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分别达到7.4%和5.8%,资本总额5800亿元,净利润1350亿元。
其中广东是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最早的省份。广东农村信用社诞生于1951年,在3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中,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领导下的一种信用合作形式广泛存在,为广东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金融基础。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东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由“社员制”向“股金制”改造,农村信用社进入了市场化发展道路。
在1996年颁布的《农村信用社管理暂行规定》的指导下,广东农村信用社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黄金”时期,1996年广东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占比均为全国第一。到2002年底,广东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仍达到450亿元,在全国排第一位,但不良贷款占比已由最高峰的60%下降到18%。
2009年6月26日,广州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以99%以上的赞成率通过了改制组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有限公司的决议,这标志着广州农商银行正式设立。改制以后的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将成为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为广州农商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未来将能够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拓宽业务经营范围,提升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