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权投资母基金吗?
目前中国的私募股权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机构参与者纷纷入局,其中就包括很多新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设立的双枢纽基金(指优先投资于拟上市企业的基金)。 那么这些新入场者的动向如何?对已经深耕这一领域多年的外资机构又有哪些影响?我们作为业界较早引入ESG理念并坚持全面负责任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又有怎样独特的市场洞察?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和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战略导向,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引蝶”效应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设立或备案的政府引导基金达到635支,总规模达9486亿元;到2019年6月,该数据分别增至1268支、2.3万亿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部分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盲目跟风、无序竞争的现象存在,如在同一个地区相继设立多支引导基金,通过补贴方式让渡收益给早投项目的企业,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面对这种乱象,我们认为政府引导基金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制度,二是科学监管。
首先,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统一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流程等。其次,加强监督和管理机制的建立,一方面防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脱节现象,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最后,我们提出建议,希望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对市场行为的监管来引导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如出台关于基金投资流程的指引,强调基金管理人的尽职调查能力和对企业价值判断的能力等。
除了政府引导基金外,社会资本也加速布局私募股权市场。我们在市场上观察到越来越多由顶级投行、律所、咨询公司等机构背景的从业人员加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迹象,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和完备的行业知识,在确定投资方向、评估项目价值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这势必会为行业带来新一轮的变革。
作为业内最早引进ESG理念并将之全面实践的机构之一,我们始终秉承全面负责的投资原则,致力于实现基金回报水平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
基于此,我们不仅会将ESG因素纳入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在项目退出时也会考虑ESG表现,力求使基金运作全周期都与ESG理念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