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经过几次牛市?
A股历史上出现过五次牛市。 第一次是1990年下半年至1992年年初的牛市,大盘从1990年的95点上升到1992年的2632点。 第二次是1992年秋开始的牛市,大盘上升至1993年2月最高点3565点。 第三次是10年前的2007年牛市的顶峰,大盘在2007年10月达到6000多点。 第四次是在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大盘从2014年末的2700点左右上涨到了2015年6月中旬的5193点。 现在的这次应该是第五次了,从2018年开始启动,到目前已涨幅近30%!
每次牛市都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群众财富增长的需要。 第一次牛市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刚成立上证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公司平台; 第二次牛市开始于中国入世谈判成功之时,当时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需要打造一个消费和科技的主战线; 第三次牛市开始于中国经济腾飞之时,GDP年均增速接近两位数,人民币升值,国际地位提升; 第四次牛市开始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改革”和“开放”成为关键词。
每一次牛市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体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过程,也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这次牛市,我以为是“科技牛”,是“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的大潮。因为国家迫切需要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于是我们看到国家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鼓励企业投资芯片领域,一系列政策向科技方向倾斜。
89年股市大崩溃后,直到90年年底前,一直被套牢在股市中的人们已经接近绝望,因为大势已明,涨势已尽,而股价又基本上没有回到89年4月的大调整价位以下,因此割肉出局是唯一的解脱方式。这时,有人写文章呼吁管理层救市,当时,国家的宏观调控已显成效,1990年,我国CPI涨幅由上年的18%回落至4.2%,实现“软着陆”。由于经济增长及通涨回落的双重因素,投资者对股票的信心也开始逐渐恢复,股市在91年出现了恢复性上涨行情。
1991年春天,上证指数重返1000点之上,市场开始活跃,成交量也逐渐放大,一些人开始获利了结,又为更多的人创造了赚钱的迹象,于是场外资金也开始陆续进场。到1991年8月份,上证指数上涨到了1311点,期间涨幅达311点,涨幅30%左右。
91年秋天,中国股市开始走下跌通道,而且跌势凶狠,到1992年1月,上证指数已跌到了500点附近。这期间股市的下跌,与中国的改革受挫折有直接关系,前两年股市的大涨为管理层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润滑作用,但管理层也出现了骄傲情绪,不注意改革策略,结果使改革步伐放慢。于是,从1991年下半年到1992年初,市场低迷不振,经济也再次滑坡,CPI上涨幅度从91年的4.2%升到5.3%,股市则大跌60%以上。
1992年春天,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股票”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报告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受到极大鼓舞,股市再次涨声四起,这就是所谓的“春天的故事”。此后到93年夏天,上证指数从500点附近,上涨到了1558.59点,这期间涨幅1058.59点,涨幅达110%以上。
这波涨势到了93年中期,开始在1500点附近震荡。1993年,国家继续推行各项改革,加快各项经济体制改革,CPI涨幅也从前一年的5.3%上升为14.7%。于是,从1993年3季度开始,国家再一次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股市从1993年7月到11月,开始快速下跌。到1994年7月,上证指数下跌到了325点左右,这期间跌幅达到51%,期间跌幅幅度更达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