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土地这么贵?

吴才舜吴才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供求关系

二、金融属性 三、政府调控 四、法律约束 五、市场机制 一二线城市用地紧张,三、四线城市用地宽松。 首先,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任何商品一旦成为公共产品,其价格必然居高不下。比如教育、医疗等。土地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价格高昂的宿命。 这似乎与“地价由成本决定”的经济学原理相悖。但事实上,土地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方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所有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公民。

由于土地资源具有无法移动和不可复制的特性,使得人们必须集中起来共同使用这块资源,这样导致交易费用增加而使地租上升,进而推动地价上涨。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产权边界模糊,使得出价高的消费者反而可能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到东西,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单纯以供需理论分析地价显然是不充分的。

其次,从金融属性来看,地价是由借贷资金的价格决定的。因为土地作为一种资产可以使用或者抵押贷款,那么银行贷款就会对地价产生重要影响。当银行提供贷款时,利息率会降低,则借款者偿还本息的费用就会降低,从而增加了可支配的收入。借款人会利用其低息贷款大量购买土地,从而导致土地需求的上升,地价随之上涨;反之亦然。因此从长期来看,利率与地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从政府调节看,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招拍挂出让模式。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和拍卖组织者,一方面通过控制供应数量(如限额出让)来操纵市场价格;另一方面通过无偿划拨提供给开发商使用。总之,无论是垄断供应还是补贴受让人,其结果都是政府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弊端,主要是扭曲了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但不可否认,地方财政对于土地依赖性的不断增强是推高地价不可或缺的因素。 还有法律约束问题,比如房地产相关税收的加大,土地相关法规的完善等等都会制约房价的上涨。 最后,我们讨论最多的市场机制问题。其实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市场机制本身是否有效(如交易费用的存在会阻碍市场机制发挥效应);另一个是市场结构是否良好(如垄断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盛海敏盛海敏优质答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的稀缺性不断显现,其商业价值日益提高,政府、企业、个人围绕土地产生的利益纷争与矛盾不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近年来被广为诟病的土地出让金,即政府向开发商卖地征收的土地出让收入。

政府为了卖地多收点钱,导致开发商成本提高,只能通过抬高房价将这部分支出转嫁给购房者,抬高了房价。从2013年开始,全国卖地收入连续四年超过3万亿,2016年更达到3.7万亿。

而中央为解决土地财政和土地出让金推高房价等问题,从2014年至2017年初推出了一批改革举措,如土地招拍挂改革、土地财政向中央政府集中、地方债务改革、住房改革、房地产税改革等。

其中,土地财政改革进展顺利,财政部在2015和2016年先后发布1、2号文,要求从2015年起三年内完成土地出让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但是,地方债务改革、住房改革和房地产税改革进展极为缓慢。这一方面与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大环境相关,另一方面,恐怕也与土地财政改革快速推进抑制地方经济发展有关。

随着2017年1月土地出让收支改革完成,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大幅减少,房地产市场也急剧降温。2017年1-7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9%,远不及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的增幅,土地财政对于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减弱。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土地出让金快速上涨,抬高了土地实际成本,压缩了地方政府财政空间,也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