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目前中国GDP世界排名第2,进出口贸易总量世界第1,外汇储备世界第1(远超美国+欧盟的总和)。但人均GDP仍然很低,只有发达国家的1/5-1/6。而且国内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很大。 经济总量的大头被政府和企业掌握着,中部的收入群体在消费力上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都是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经济的比重还比较大,这些行业往往工资水平不高,但是就业量大,对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中国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污染,但进展并不快。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力量很强大。以房地产为例,虽然房价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调控政策依然不会放松,原因就在于房产商、建材业、装修行业、银行等都在这个产业链当中受益,利益盘根错节。再加上土地财政,地方政府也很鼓励甚至鼓励过度金融投资,导致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
另一个问题就是产能严重过剩。一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竞争充分,利润率低。像钢铁、冶炼、玻璃、水泥等行业,产能普遍过剩30%以上。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产业调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既得利益者太深了。另外,外贸顺差太大,美元太多,而国内流动性又非常紧,所以只能买美国国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供给与需求脱节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供给和需求脱节。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2014年下降6.4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16%,产能利用率降至76%,均是这一问题的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当前,中国已到了结构调整的“临界点”。一方面,传统供给难以适应需求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而这两方面都与收入分配状况不佳直接相关。
“因此,稳增长必须与调结构同步进行,而同步推进二者,则必须从收入分配改革入手。”李扬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也认为,2016年,经济将面临消费增长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凸显、房地产行业继续寻底等诸多下行压力。因此,中国经济今年的重心是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实现托底,更重要的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徐洪才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中,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这给中国的外需带来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拉动,扩内需的主攻方向在于扩大消费。预计2016年的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有可能会继续上升。
中国银行(爱基,净值,资讯)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L型走势的长尾阶段。在长尾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就业。“保就业”则需要改变过去的增长模式,而新的增长模式就是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释放过剩产能和释放要素活力。释放过剩产能的关键是“降低成本”,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释放要素活力的关键是“要素市场化”,核心是“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