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为什么要拆分?
因为基金并不是一个固定规模的产品,它的规模会随着投资运作而变化。 比如买了100亿的债券,卖了一年后可能会变成95亿,那么基金的规模就会变成95亿;如果投了50亿的股票,一年后赚了大钱变成了65亿,那么基金的规模就变成了65亿。 所以基金不是像理财产品那样有一张总额度为100万元的存单,而是有100万、200万甚至更多资产的组合。 为了衡量基金的表现,我们要把基金的资产和它刚成立的时候进行比较——这就好比要把一根棍子放到它刚砍下来时的位置来测量它的长度一样,这个放棍子的初始坐标就相当于基金刚刚成立的时点的资产净值。我们把这个时刻作为基准日,用当日资产与基准日的资产的差额除以基准日资产得到的数额,就是基金在基日实现的绝对回报(或收益率)了。
如果一笔基金买的是某家企业的全部股份,那么无论经过多么精彩的操作,最终体现出来的收益肯定还是企业本身收益的那部分收益,也就是可分配利润。然而大部分基金都不是对个别企业进行投资的,而是选择投资一揽子流动性最好的组合以实现分散化投资和降低风险的目的,因此基金收益的表现和单个投资者直接投资到股市的效果是有差别的。 对于主动管理基金而言,其收益表现更是和基准业绩表现有很大差异的,这是因为基金经理会主动调整仓位和结构来进行决策。这种主动管理和基准选择的差异性就决定了基金收益表现的不可比性。
既然基金收益表现的不可比性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寻找一种方法将不同类型的基金收益进行同期比较。而收益拆解技术正好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基金收益比较的方法。 通过收益拆解我们可以得到基金在不同风格因素上的收益情况,从而对基金的整体收益表现以及各阶段的表现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如果把整个证券市场看做一个大公司的话,那么基金就像这家公司里面许许多多的部门。这些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投资目标,执行着不同的投资策略,从而也获得了不同的收益。有些基金靠信息优势取得了超额收益,有些基金靠行业轮动赚了钱,还有些基金是靠严格的风险控制实现了正收益。通过收益拆解我们能更本质的了解基金收益的来源,进而判断出哪些基金是真正优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