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定价目标有几种?
1、成本导向 成本导向又细分为成本最小化和成本最大化两种形式,前者是指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加利润,后者是通过提高成本的方式来获取更高的收益。采用这种定价策略的企业一般认为价格越低越好,对成本的控制很敏感;或者相反,宁愿多花钱也不愿意降低商品的价格。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在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价格的最小化或最大化。 成本最优化的定价策略适用于一切存在成本和费用支出的生产经营活动,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对于新产品来说,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类比方法来确定成本曲线,然后确定出最优成本;而对于旧产品而言,则需要计算出平均成本,进而确定最优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的下降,并非意味着达到了最优成本。因为当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位成本反而可能出现上升的情况。在销售端,如果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就可以实现总体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不能单纯考虑最初的投入,而应该将成本和费用发生全过程纳入考虑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可能会无意或有意地采取低价策略,这样的结果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取更多的顾客及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从长期来看却可能得不偿失。
2、需求导向 需求导向就是以需求为依据确定价格水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增加收入;或者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通过降低售价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无论哪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借助价格手段满足客户需求。 采用需求导向定价法的关键在于识别并研究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预测客观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需求、文化环境、政治法律因素等。例如,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时商家就会适时提价,因为游客往往愿意支付较高的价钱来享受较好的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行弹性价格策略时,也需要遵循需求导向定价的策略,即先确定能够吸引大量客户的较低价格区间,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价格。 在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随机的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