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利好哪个企业?
对运营商的影响最大,其次才是设备商和终端厂商 esim就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它使能的物与物的连接,首先会消耗掉大量的流量。根据统计目前手机产生的流量有70%都是由位置信息产生的,如果有了esim,这些数据都将被物联网设备生成并消耗(虽然最终可能由运营商或第三方平台代为采集)。因此最先感受到流量冲击的是运营商; 其次就是设备商和终端厂商了,终端设备需要支持esim才可以工作,所以终端厂商势必推出带有esim功能的终端设备来满足市场,而原先购买sim卡或nfc module的直接客户群体这时可能会转向采购esim模组,这对模组供应商而言是直接的利益驱动; 最后才是app开发商,因为无论是定位服务还是后台云服务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而这些数据的积累又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新一轮的财富。
当然,对于其他行业如金融、交通等,由于前期已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互联网业务,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从市场空间来看,据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有40亿个物联网连接,超过移动电话的全球总用户数,这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流量需求。但相比全球大部分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市场,国内这一市场需求仍然被大大低估了,提前布局的企业有望率先迎来机遇。
与现有的SIM卡相比,eSIM卡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摆脱实体限制,可以通过远程下载eSIM数据配置文件的方式开通eSIM业务,而无需更换或插拔硬件。eSIM技术将终端设备中的SIM卡从物理形态上取消,以一种软件化的方式存在,让物联网终端设备摆脱了体积挑战,也为终端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为终端带来了更多的防护能力。可以说,eSIM卡是5G时代下万物互联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eSIM技术将引领智能硬件和物联网应用的潮流,将会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将广泛应用于PC、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慧家庭等众多领域。尤其是近两年火热的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以及未来将快速发展普及的车联网及智能汽车,eSIM技术将会在这些地方得到极大应用。对于运营商来说,eSIM也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在eSIM尚未得到普及的时候,eSIM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将会从eSIM的应用中率先获益。
eSIM芯片具有比传统SIM卡更高的技术要求、更高的开发投资和更加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要求,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完成了对eSIM产品的开发。目前支持物联网eSIM的厂商主要有紫光国微、金雅拓、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英飞凌等芯片商。从eSIM应用趋势及发展速度来看,未来三到五年将形成新的市场空间。作为国内eSIM头部企业,紫光国微在eSIM芯片方面已与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国内外多个国家实现了应用。
除芯片商外,eSIM的另一受益方是eSIM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连接管理平台提供商。由于运营商需要自行运营和管理eSIM数据写入平台,以部署各种安全机制和管理策略,eSIM在部署过程中对于eSIM系统及连接管理平台的需求旺盛。在eSIM终端中,eSIM可分配独立号码或多个号码,如何在多重通信连接下进行连接管理的动态分配和控制,是eSIM应用需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云服务、连接管理平台则是eSIM应用的重要支撑。在国外,沃达丰、爱立信、Kony、SystmOne等公司均有eSIM连接平台的开发。在国内,也有梦之网物联科技、云英科技、优克联等公司在开发支持运营商eSIM平台的eSIM连接管理服务。其中,梦之网物联科技专注于eSIM领域的物联网、车联网业务研究、系统研发与运营等工作,其eSIM产品已在全球部署运营,支持250个国家及地区、近800个运营商网络的全球连接服务,为eUICC产品、移动终端、车联网设备提供了可靠的全球高速网络访问方案,成为“车联五洲、物通全球”的最佳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