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上市难吗?
先说结论,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来说,现在直接IPO上市已经不是最佳选择,但并非没有通道可走,问题在于你是否能找准时机、是否愿意付出一定代价和风险。 如果企业自身条件比较过硬,又正好赶上政策宽松期(如近期疫情之后国家为了恢复经济推出的各项刺激举措),不排除有直接IPO顺利上市的可能;但如果企业本身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或短板,则很难通过审核;如果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当前政策大力扶持的领域(比如芯片、生物医药等)倒还有希望,否则就只能遗憾放弃。
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直接IPO并不现实,但在当前环境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借壳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另外,虽然新三板目前处于弱势地位,但既然可以转板到创业板或者科创板,至少也给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建议先争取在境内融资,用融资到的资金解决燃眉之急,再谋求下一步的发展。境外融资也并非完全不可,只是操作上会复杂一些,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 总之,事在人为,只要有心,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了企业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使民营企业很难在A股市场上市。
一是政策的制度限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A股市场虽然对民营企业开放,但受指标控制,实际难以进入;B股市场,虽然对民营企业完全开放,但是该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规模不大。而且民营企业用B股筹资,在操作上还有诸多限制:如《关于1997年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申报程序及申报材料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B股发行额不得超过发行人已发行A股或社会公众股规模的30%”;《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规定,公司B股发行完成后,其已发行的股份总规模达到1.3亿股的方可申请其B股到境外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由于民营企业一般属于中小型企业,B股规模小,上市地一般为香港地区,其筹资成本和发行费用比较高,与潜在的筹资规模相比,收益较低。因此,在B股市场融资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此外,民营企业用B股筹资,只能以境外人民币特殊股票方式发行,按照国务院1995年批准的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必须是“境外投资者”才可购买B股。而所谓“境外投资者”,依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仅指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因此,在我国大陆工作的和居住的“外国专家”也不能购买B股。“境外投资者”数量十分有限,这大大限制了B股的“市场容量”,制约了B股市场的发展。“外国投资者”只能用现汇购买B股,因此民营企业从B股市场筹资也只能以“现汇”形式,这影响了该部分外资的使用效率。境外中资股(N股、H股、S股等)市场,对民营企业开放的程度不高,存在种种限制。
二是民营企业整体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增长非常快,但整体上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缺乏自主技术,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不规范,这影响了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水平的提高和上市的积极性。
三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中介服务发展滞后。目前,虽然一些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已开始了为民营企业上市服务的业务,但总体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完全满足民营企业上市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国际化发展进程。
总的看来,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上市在政策上并没有严格限制,而且态度上是积极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