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效益包括哪些?
1、销售(营收)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元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反映了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这个数值越高,说明公司的赚钱的能力越强。 2、成本费用收入比(成本费用利润率) =(营业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收入一元钱,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是多少,它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衡量企业资产投入回报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该项指标越低越好。
3、总资产报酬率 =(利息支出+所得税+其他财务费用) /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每投入一元钱所能获得的利润是多少钱,体现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及资本的使用效率。这个指标越高,表示企业资产盈利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大于8%才有竞争力。
4、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获利能力,同时反映公司对债权人资金利用的效率。这个数值越大,表明公司给股东带来投资收益的能力越强。一般来说,这个数值大于9%才具有竞争性。
5、每股收益(EPS) =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这个指标主要反映公司盈利情况,同时也对股价会产生影响。对于投资者进行个股分析时很有意义。
所谓企业效益通常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成果同所消耗的劳动之间的比较。企业经济效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讲,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所消耗的劳动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即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说明经济效益越好,在经济管理实践中通常用各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表示。广义的讲,企业经济效益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产出与投入的比较,即所谓的经济效率;
第二,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资金与利润的比较,即所谓的资金效率;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与成本、盈利与亏损的比较,即所谓的盈利率。企业效益通常指经济效果。
企业经济效益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评价。所谓静态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及其利弊得失等效益。所谓动态经济效益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甚至是一个更长的时间段中取得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或即将产生的收益。
效益可以从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来考虑,前者如经济上的收益和盈利,后者如心理上的满意程度,以及精神方面的享受等。这两方面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通常讲的效益,主要是指经济方面的效益。从经济方面来看,效益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所谓宏观效益,是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范围内,人们进行经济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有用成果与所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间的比率。所谓微观效益,是企业内人们进行经济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有用成果(产量、产值、利润、资金积累等)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间的比率。人们往往称前者为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后者为局部效益和即时效益。我们研究的企业经济效益,是讲企业中人们进行的经济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有用效果,即企业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程度,因而,它属微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