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责任论谁散播?

鲁伟茵鲁伟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觉的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 《日本再侵华的可能性》和《中国可以打败日本》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军事理论家、战略学者,而不是单纯的历史学者或新闻评论员。因此其论述虽有历史事实作依据,但更多是基于现实的军事政治角度而做出的推断。而且文章都发表在军网,一个偏向学术研究的网站,虽然对两篇文都有转载,但是转载的文章标题《日本再次走上战争道路》和大标题《中日战争的根源——从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看日本的战后动向》明显更有强调两国目前危机四伏,战争一触即发的意思。这跟近几年各地军备竞赛(大炮军舰)的新闻报道结合在一起看相当能引起民众恐慌心理,觉得日军又一次侵略迫在眉睫。加上文中引用的一些数据,比如日本海空军实力的恢复等等,更是让一些网民义愤填膺,以为政府还在像纵容三本武夫时代右翼势力那样放任自流,坐视日本右派国家主义抬头而不作为。于是,舆论开始转向呼吁应对日本可能存在的威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其实,只要稍微有点常识都可以看出日方的言论和动作只是处于挑衅和威慑,并非真的以武力为企图。日方的任何行动都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进行并做出合理的应对。而中国官方在敏感时期始终保持着理智和克制的态度,不回应日本右派的挑衅,同时又在军事和经济上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才是明智的,值得赞扬的。 但是,民众的情绪是需要有渠道宣泄的,网上舆论正是现阶段最好的发泄口之一。因而,各种挑动民族情绪,煽起爱国主义激情,主张对日强硬的文章便在网络上一拥而上,大肆传播开来。至于这些文章客观与否,理性与否都不再重要,关键是在于能否满足网友现在急需一吐胸中浊气的需求。

当然,网络上的言论只要自由发表,必然鱼龙混杂,难免会有一些不良信息和极端思想掺杂其间。这时,就需要互联网巨头出面净化环境,过滤有害信息。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保证不对正当的言论进行打击报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松芸锦松芸锦优质答主

散布中国责任论的国家以美、日两国为首,其主要的理论有“中国稀有金属垄断论”。日本等国声称中国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名,限制稀有金属的出口,事实上这是中国为了确保本国的战略资源而采取的措施,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些国家已经对WTO提起了诉讼,要求中国撤销出口限制。美国还主张在中国拥有80%以上产量的稀土领域,应该适用《国际应急管理战略法》,以应对稀土供应中断等突发情况。与此相对,中国主张本国的出口限制并非贸易保护,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并不违反WTO的规定。但是与2010年之前在世界金属会议上采取强硬态度的态度相比,最近变得有些克制。中国在2012年年初宣布大幅度提高稀土、钨和钼的出口配额,通过此举来缓和美、日、欧等国的担忧。

美、欧、日等国除了对中国的资源外交持有强烈戒备心理之外,还对中国在海外投资和开发资源这一动向感到非常不安。这是因为,以“战略资源”在内的重要矿产资源的供给保障,是关系到这些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在海外进行资源开发的中国国营企业,凭借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长期融资,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参与资源开发权的竞争。为此,美、日、欧三国有可能在WTO的框架下,把中国的资源外交与国有企业的相关问题相联系,向中国追究责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