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国债最高几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为了稳定国内经济,我国曾发行过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特别国债各600亿元;2007年上半年,为了应对通胀上调利息,我国先后发行了三批特别国债,规模分别为8000亿(分5年、7年、10年期)、1.5万亿元(7年期)和3000亿元(10年期)。 2017年初,财政部又发行了10700亿元国债,用于向商业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 今年4月份,在央行降准后,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记账式国债招标发售公告》,计划发行5100亿元国债,包括2020年发行的5年期、7年期、10年期、20年期以及今年的30年期特债在内的多种期限品种。
此次是时隔近5年后,央行再次推出新增专项债券,也是近年来首次一次性发行5000多亿元国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行的10年期特债的票面利率为3.2%,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说明市场对于风险资产的态度依然较为谨慎,投资者倾向于持有“低风险”的国债资产。
国内目前发行的国债,期限有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十年期和15年期等。长期国债,一般指期限在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有的国家发行过50年期的,有的用永久性债券来筹措长期资金。
一般短期国债年利率低于长期国债,但长短期债券的利率之差,在各国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相差很大。决定国债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国债利率应该略低于金融市场上若干种股票的平均股息率和企业债券利率。如果高于股息率和企业债券利率,人们就会把资金更多地投入政府债券,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困难。
二是通货膨胀补偿率。通货膨胀严重,人们要求的保值要求高,国债利率也高。
三是还本期限及付息方式。期限长,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国债风险大,投资者要求的利息高,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同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利率高于多次付息的利率。
四是政府的信用程序。政府信用程度高,国债利率可以定得高一些,反之定得低。
五是金融市场供求情况。国债发行量大,利率定得高一些容易吸收;反之,可以低一些。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尽,不同国家国债利率变动规律也就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国债属于一种低风险债券,因而国债利率比同期间公司债券的利率低。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债券和存款的利息率都上升,国债利率也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