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近几年行情?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世界钢铁产量9.8亿吨,其中亚洲3.8亿吨,占近四成;亚洲钢铁需求量7.9亿吨,占全球需求量的64%。 中国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15年我国粗钢、钢材、生铁产量分别达到7.12亿吨、10.16亿吨和6.95亿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也是进口钢铁量最大的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也进入了调整期。在产能过剩、需求下滑的压力下,2015年中国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同比下降3%;生产钢材10.16亿吨,同比降低3.3%;生铁产量6.95亿吨,同比下降2.6%。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衡量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区间的方法是综合PMI指数。该指标通过跟踪观察广泛使用的贸易产品的价格变化,并以此作为判断商品价格走势的依据。2015年下半年开始,国内PMI指数连续多月处于荣枯线以下,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钢铁等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面对需求端疲弱的状态,钢铁企业不得不通过主动降价的方式去冲击市场,进而扩大销量。2015年全年冶金原料及成品材累计降价幅度达5000元/吨左右,降幅之广、力度之大创下近两年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仍存在结构性过剩。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2015年我国约有1.6亿吨粗钢产能被淘汰或闲置,但同时还有大约1.7亿吨粗钢产能在建,预计2016年上半年投产。 在供给端增长的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也不乐观。201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87.6美元/吨,同比上涨2.5%,但较2014年同期下降12.7%。美国页岩气增产、美元走强等因素也对钢价形成压制。
展望2016年,业内普遍认为钢价低位运行的概率较大。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16年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和供给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城镇化建设将为钢铁行业带来潜在需求,钢铁板块估值有望提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未来钢铁产能置换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落后产能出清将是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