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控制电商?
首先,目前来说还没有到要控制的时候 现在的电商平台已经很大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其中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是全球用户最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且这些电商平台背后都有政府背景,比如阿里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控股的公司,京东则是由北京国资委主导的投资公司。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些企业其实属于地方国资系统,只是股权比较分散而已。
其次,如果要对现有的电子商务行业进行管控,会面临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和操作难题 如果要进行管控,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对哪些企业进行干预,按照现在的一些做法来看的话,可能会对一些平台的交易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进而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管控。但是问题在于如何确认平台的交易情况,因为现在的网络平台大多都会有一定规模的线下交易,甚至有很多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来进行发货的,所以要完全统计清楚很困难。 另外就是对于跨境交易的电商进行监管,目前的跨境电商主要有B2B和B2C的形式,前者主要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贸易,后者是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之间的贸易,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要确保所进口的商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网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相关部门如果要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5.6亿,网络购物的用户也达到了4.13亿人,几乎每个人都曾登陆过不同的网站购买过产品,因此相关的数据量还是非常大的,如果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做监控和数据分析,工作量也许还不算太大,但如果要考虑做精准化调控,工作量就会呈指数增长,因为需要针对每个电商企业和每一个商品分别进行数据和案例的分析,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等特征的人群的消费倾向,即便是花大量人力物力,可能也很难做到精准化调控。 最后,我觉得目前阶段根本不存在互联网企业垄断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内目前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中小型企业一共有7.8万家,而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则有93.67万家。
从这个数字上看,大部分的企业都还属于中小型企业,而互联网企业的头部效应并没有那么明显,前10名的互联网公司加起来也才占整体市场份额的7%左右,还有大量的市场都被中小型企业占据着。所以暂时还不会见到“寡头”出现,更谈不上垄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