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否低估怎么看?

咸菡妍咸菡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市盈率、股息等指标”,这是20年前的老黄历了。。。 那会儿还没有大量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进行价值投资。没有那么多量化策略的基金经理天天想着去预测股价,他们更倾向于在合理的估值区间买入并持有优质公司的股票获取稳定的收益。 所以那时候大家都比较遵循“基本面+技术面”的双轨制分析方法,也就是俗称的基本面和宏观面的结合考虑(不过那时候还没“宏观面”这个概念)。 “市盈率、股息等指标”是当时大家普遍认可的基本面判断标准。 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按照基本面的方式选择股票呢? 我猜很少吧...... 因为现在的市场参与主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机构投资者的崛起 从2010年开始,A股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开始加速提升,目前已经是半壁江山的格局。 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主流机构的持仓决策都是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的,这些研究人员通常都会应用各种量化模型来进行决策。 以公募基金中规模较大的一些基金公司的核心基金经理为例—— 张坤 葛兰 萧楠 冯明远 赵诣 这些人的代表作基本都是重仓持有行业龙头。 在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行情里,这种集中持股的方式使得他们在业内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回报,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以及高额的管理费用。 但是最近两年,抱团股的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导致他们的业绩也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因此,不少人都对他们的选股能力和逻辑产生了质疑。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现在为止,沪深300指数整体还是涨多了跌少了(蓝色曲线为沪深300上涨幅度,红色曲线为沪深300下跌幅度);但主动基金的平均涨幅却比沪深300高出接近一倍之多。也就是说,主动型基金在过去十几年里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远高于沪深300的平均回报率。 这个结论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沪深300是综合了所有上市公司基本面后的一个加权平均值,所以其波动明显小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而主动型基金所投的个股大多集中在各行业的龙头公司上,这些公司一般都有很高的ROE水平且现金流稳定,所以在熊市中也能有较为稳定的成长空间。因此当大环境不好时,这类基金的表现往往也会优于大盘指数。 二、量化投资的兴起 如果说公募基金代表了传统机构投资者的思路的话那么像私募量化投资基金、对冲基金这样的后起之秀就代表着新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方向。 这些基金的投资理念都是以量化为基础,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来寻找价格趋势中的“非预期差”从而获利。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大多数情况下,散户们对于价量的判断能力是没有专业的量化基金强的。因为散户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市场情绪来判断当前的股价是否合理,而量化基金却可以借助大量的历史数据来学习出更为精准的“量价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玩不转的买卖点别人能玩得转;我们能把握的机会别人比我们更懂得捕捉。 量化基金还具有交易成本低、抗风险能力更强等优势。所以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量化机构参与到股市之中,未来股票的价格会变得越来越难以估算,这也将会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 三、外资的不断涌入 A股引入外资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之一。

截至2021年底,境外资金累计流入A股已达3684亿美元。 这部分资金大多是来自欧美成熟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它们有着相对完善的交易制度和风控体系,同时还有着成熟的量化投资理念和经验。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主流的交易理念将会逐步融入到国内的证券市场中,而这其中就包括对估值的判断标准。

宇文漫呈宇文漫呈优质答主

1.先找到对应行业的最低估值水平,比如是8倍pe还是30倍pe 2.看当前的价格和估值水平的差额 3.算出股价上涨后到达的合理价格(通过第2步估算出的估值水平和行业最低估值乘积) 看下我的估算吧 我在估算的时候用的是20%的安全边际值——对于大多数个股来说是过于保守了,我倾向于更激进的估值方式以获取更高的收益空间;当然,这种方法适合于持股周期长的情况,不适合短期投机者使用。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按照这种激进方法计算出来市盈率是75倍,那么它的安全边际值为6%~8%,也就是它最多能跌去14%~18%才会进入危险区域。而这家公司现在的市值为5亿元的话,其合理的最高价应该是5亿+6%~8%=5.1~5.2亿元。也就是说,目前市场给这个标的的估值处于高估状态,但还没有达到疯狂的地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