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美国是谁主导?

司家伟司家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5年,里根总统为了解决美国的通胀问题,提出了“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通过减税来增加私人消费,同时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的办法来解决通胀问题。这一理论得到了里根政府的充分实践。1986年到1987年间,里根政府先后通过了降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议案,把企业税从50%降为34%,个人税从28%降到了20%;政府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增长方面都设立了限额,并且严格实施。这些措施果然起到了效果,到1987年,美国的CPI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合适的水平(不超过3),通缩的压力开始显现。

1985年,欧洲央行为了对付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把利率抬升到20%以上,远远高于当时的无风险收益率。过高的利率导致欧洲出现流动性陷阱,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欧盟国家开始大量增发货币。由于美国通胀已见好转,而且离充分就业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美联储此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的幅度和速度都在迅速提升。这样的政策组合使得美元快速回流美利坚,美元指数从当年的83一路飙升至89,对欧元的汇率则从2.98上升至3.80。

面对汹涌而来的美元潮,日本和欧盟纷纷采取了行动。日本将央行基准利率提高到6%,并在其后长期维持在该水平;德国等欧元区国家也相应提高了利率,试图阻止汇率的进一步攀升。然而此时日本的经济基本面已经相当恶化,过高的利率非但没有起到遏制通胀的作用,反而导致了日元升值的预期,引发金融市场的强烈恐慌,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暴跌300点,油价在两周内下跌了8%。

随着日欧相继采取强化政策的行动,美元在一阵短暂的暴涨之后迅速回落,道琼斯指数更是一跌不可收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下挫了将近20%,美股总市值因此蒸发了约2万亿美元! 当然美元指数最终并没有继续上行,因为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通胀依然处于高位,失业率也已经超过了6%。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