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生物科技?

盛邓玳盛邓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多倍体”可能是个伪命题 (个人不认可,待验证) 所谓“多倍体”,一般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由于染色体的数目不是正常的两倍(常数)而形成的变异类型。比如正常人染色体数为23对。如果变成24对或者25对,就称为“多倍体”。 但是!这个定义只考虑了精子和卵细胞,而没有考虑它们形成的胚胎。事实上,绝大部分动物(哺乳类、鸟类等)的胎生动物都是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而这类动物的胚泡(相当于精卵结合后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会自我分裂,每个细胞最终都拥有正常数目的染色体——整个胚胎的染色体数量仍然是23对。因此这种胚胎本身就不是“多倍体”。

当然有人会问那哺乳类的乳腺细胞和卵细胞不一样,是单倍体(n),怎么解释?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首先,虽然乳腺细胞的染色体只有一条,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复制过;其次,这条染色体并不是由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二倍体(2n),而是在单个精母或卵细胞内,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一个单倍体(n)染色体组。最后,虽然是单倍体,但它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具有全套基因。所以从基因表达的角度来看,它可以被看成是双倍体(2n)。 综上,我个人认为“多倍体”这个词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是一个伪命题。至少我还没有听说有哪种动物因为体内存在多个染色体组而感到自己“是多倍体”的。

2、人为干预染色体数目,能创造新物种 这个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以人类为例,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必须是配对完成的,任何额外的染色体都会导致遗传物质的缺失,从而影响生理功能。即使是在试管婴儿过程中,也要尽量去除卵细胞和精子细胞中的多余染色体,避免形成有缺陷的个体[1]。 所以人为干预染色体数目,不可能创造新物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