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多空分级基金?
1、结构上,Lyxar这个产品是主合约和子合约组成的。其中,主合约是3x70ETF,对应标的是罗素1000指数;子合约是3x70EPS,对应的指标是70家公司的盈利预期。由于每个季度会重新评估股票的EPS预测,所以每个季度末,子合约都会重新分配给投资者新的估值(基于新的EPS预测),实现对于业绩增长预期的跟踪。 这样的产品设计首先保证了产品在标的指数层面的收益,实现了“涨得更多”,同时通过子合约对于成分股盈利增长的追踪,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收益,实现了“跌得更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选股困难的问题,降低了择时的需求。
2、规模上,产品成立的规模是5.4亿美元,目前不到6亿。根据SEC的文件显示,去年四季度产品规模下滑了约三分之一。由于该产品是通过ETF的形式运作,所以每一笔资金的进出都会对ETF标的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如果资金大规模退出,可能会面临赎回压力,导致基金管理方不得不进行减仓,使得产品业绩受到负面影响。当然,这种压力是潜在且可以控制的——一般来说,只有当产品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赎回,从而倒逼基金经理进行调整。
3、风格上,该产品在运作期间主要采用动量策略,即买入近期涨幅靠前的成分股,卖出最近跌幅大的成分股。在行业选择上,相对集中于持有少数行业的权重股。从结果上看,该策略在近五年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年化收益率达12%,最大回撤-8%,跑赢标普500指数和罗素1000指数。不过需要提到的是,在产品成立的第1年(2012.3.9-2013.3.8),由于其采取的是对冲的策略,实际上是没有产生任何的收益率,最大回撤也来自于市场下跌。这一点与国内目前市场上诸多策略的产品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2013.3.8-2014.3.7的年中,产品进行了战略性的再平衡——将持有的股票转换为等量的ETF,从而改变了之前的策略,由动量切换到平衡。这一操作增加了产品在中间期的回撤,但是避免了追涨杀跌,同时在牛市和熊市结束时都完成了对于市值的判断,保持了较高的收益。
4、成本端,产品的成本控制较好。根据文件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仅在最后交易日以对冲的方式保本,其余时间基本不做任何的操作。在行情波动的时候,产品能够通过主动的管理获取收益。另外需要提的是,尽管该产品采用了ETF的包装方式,但是在交易的时候仍然按照LOF的方式来报价,增加了交易的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