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北京何时开通?
刚看到题目,还以为你要问的是成都呢。。。 作为在成都有车、经常使用滴滴打车、最近也刚刚用了一次美团打车的我,来答一下这个问题(虽然问题写了北京) 目前来说,在北京是不可以用美团打车的,因为美团打车业务目前只在成都和厦门开放。但是可以关注一下,因为前不久美团刚获得了厦门的出租车网约车牌照(2017年9月)以及成都的网约车运营牌照(2016年8月)且都在正常运营中。那么也就意味着过不了多久美团就会将目光投向北京这个巨大的市场。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美团已经拿下了两地的网约车经营许可,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干一场”的迹象——至少在成都是如此。通过分析滴滴与美团的数据来看,二者在成都的市场份额都非常可观,并且客单量也非常大。
以最近一次更新时间较短的成都数据为例,滴滴的订单量为543.3万单,市场份额为93%;而美团的订单数为23.3 万单,市场份额占到了7%。从整体数据来看,前者是后者的21倍之多。 而根据此前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的网约车完成订单量为897.38万件,同比增长近50%,其中滴滴出行完成订单量约885万件,占比达98%以上。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滴滴还是美团,二者的订单数量都远远小于897万的基准线,也就是说即使加上其他没有统计进来的网约车平台,整个市场的订单总量也没有达到1000万件。
同时,通过对比2016年和今年第二季度的网约车订单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滴滴还是美团,其在成都的网约车订单量相比去年都有了大幅上升。其中,滴滴从去年的1327万单增至今年的543万单,增长了334%;美团则由去年不到90万单增长至23.3万单,实现了252%的增长。 既然市场和用户需求都在,为什么美团在杭州做了却失败了,而在成都却成功了?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探讨。在我看来,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用户习惯。由于滴滴长期垄断,再加上滴滴出行本身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出行方式,因此用户在使用网约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滴滴,进而形成了固定的出行习惯。这一点可以从滴滴和美团的订单占比得到验证,截止2017年8月底,滴滴出行的订单量占比高达98%。而另一方面,虽然美团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网约车业务,但在很多用户的心目中仍然将其定位为“吃喝玩乐”的综合型生活服务APP。基于此,用户在需要打车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选择滴滴,而不是美团。
2. 资金压力。滴滴之所以能在成都迅速扩张,与其初期获得巨额投资有关。据称,滴滴在2012年至2013年间陆续进行了四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高达18亿美元,而这笔资金的绝大部分都是由老虎基金以及软银集团提供的。而相比之下,美团的资金链就要紧张许多,因为在2013年之后美团仅仅完成了F轮的融资,而且金额也不如滴滴。在资本的压力下,美团或许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全面铺开网约车业务,而只集中在部分市场进行深耕。
3. 策略差异。除了融资能力之外,企业的策略差异也是造成如今双方市场份额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滴滴进入成都的时间要早于美团,而且一直在坚持“一口价”的定价策略,这一方面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反观美团,一直都将定价策略的主动权留给司机,即司机有权拒绝用户订单的要求从而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当然,美团为此也惹来了不少的用户投诉。企业不同的经营策略往往会造成截然相反的结果,而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美团在进入其他尚未成熟的细分市场时也可能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