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衡量企业什么的?
这个问题的提法有点问题,应该问,“利润率”能多少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特征? 首先,明确一点,财务报告上的数字都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也就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某个交易或者事项在特定的时点应当确认为什么样的费用或资产,无论是否实际发生了这样的资金流动(比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时,所有的收入都必须确认,不管有没有收到现金(比如应收账款)。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看,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些变化必然会导致公司总成本的上升;
其次,明确另一个问题,财务报告上的数字是相对客观的,但是财务管理中的决策却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过程——管理层基于对企业未来预期的发展而做出的决策,如果这种预期实现了,则相应的预算得到实现,如果不实现(即超出预算),则需要调整管理层的预期。所以,对于“利润率”等指标,需要结合管理层的意图以及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如果管理层希望通过扩大销售来获取更多的现金,则在产品销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销售价格会提高销售收入,但是会导致成本上升,从而减少利润(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可见,利润的变化必然伴随有销售收入和成本的变化);相反,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增长的方式是有一定的限度:一方面,通过降低质量水平来换取利润的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客户总是聪明的,你降低的质量水平最终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为了节省费用而减少员工人数甚至主动裁员也是下策,因为这必然会带来社会成本的增加。从这个角度讲,最合理的做法是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当然,这还需要考虑管理费用的支出。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利润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且对管理层的决策起到导向作用。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利润率”越高越好。如果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新的市场竞争者,过高的“利润率”反而会成为企业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