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授信原因?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客户申请贷款的基本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1)新增经营规模需要增加投入但现金流不足; 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企业订单量大幅度提升或者新开拓市场的情况下,企业销售额和营业额增长,但现金流不足,需要通过信贷渠道补充流动资金缺口,这种融资方式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企业资金紧张程度无法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还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能力。
(2)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销售回款或经营收入不够,但存在可以回收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虽然不足以支持其正常的信贷需求,但是存在一定的收回可能性,此时银行通过发放信用贷款或者抵押贷款的方式,将企业所持有的商品、货物等质押给银行,满足其短期或者中期信贷融资的需求。
(3)因特殊行业监管要求,企业资金回笼受限导致还款来源出现问题; 因为部分行业的经营特性,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回款不及时甚至无法回收,如建筑企业常会遇到甲方拖欠工程款的情况,贸易企业常会遇到买方拖欠货款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的还款出现困难。但如果银行能够掌握企业的核心业务情况,以及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还是有可能继续放款并持续监管,直至回款到位。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常见原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造成企业融资需求的发生,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总之,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融资需求,最终都需要企业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来承担相应费用,并且及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一、“两金压控”压力巨大。当前,随着中央及各级国资委陆续将“两金占用”作为“压减”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企业对“两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控力度也空前提升。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动资金,为满足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企业被迫采用“以带货款”进行工程建设,从而在“两金”压控方面面临更大压力。与此同时,由于无法采用“以带货款”的建设方式,企业承担建设任务,需要从银行取得贷款,通过“内融内贷”或直接支付工程款的方式办理受托支付。
二、企业内部融资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多数大型电力央企都基本搭建起了“小银行”、“小金融集团”的内部资金平台,通过这一内部统一融资渠道,企业能够有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融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集团层面或上级单位资金富足,但承接具体建设任务的项目单位却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贷款授信,在内部资金平台取得的低成本资金支持下实施建设任务。
三、项目所在地政策要求。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都对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政策,通过设立资金专户等方式,实施全过程监管。比如,新疆地区就对新建、续建工程全部实施“工人工资实名制监管平台”和“工程款支付担保与工程款(人工费)分账管理”,为满足工程所在地政策要求,企业一般需要在所在地开设工程款支付专用账户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并通过办理银行贷款,实施受托支付,实现工程款及时支付和工人工资按时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