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绩效如何界定?
1、融资的规模 公司总共融到了多少资金,这当然是公司融资绩效最直观的表现了,如果一家公司一年之内连续进行多次融资,每次融的资金额度都很大,那么可以说明公司的融资能力比较强;反之,如果该公司很长时间没有融到资金或者只融到了很少的资金,那么就说明该公司的融资能力较弱。当然,这里所说的融资规模是需要与同期同行相比较的。
2、融资的难易程度 这里的融资容易程度其实就是指融资成本,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哪家公司的融到的资金的成本低,说明该公司的融资能力强,反而言之,如果一家公司在同等条件下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才能融通到资金,就说明其融资能力有限。所以,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也可以反映出一家公司的融资能力。
3、融资的速度 我们知道,一个公司要获得资金供应方的支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当前国内银行业信贷资产紧缩的情况下,很多优质的客户经常面临“贷款难”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融资绩效体现出“急用先行,有速则快”的特点来,所以在同等条件下,谁能够尽快地融到资金并满足自己的需求,谁的融资效率就高,相应的融资绩效也就好。
要想衡量出一个公司的融资速度其实并不难,假如你关心某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满足日常开支的需要,你只需要看看该公司最近一段时间的融资情况就能得出答案:如果在短期内(比如一个月以内)能及时地融到资金,且支付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那就说明该公司的融资速度较快,相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就说明该公司融资较慢。
目前对融资绩效的评价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对它的理解及评价标准也是差异较大。总体上来讲,对融资绩效评价主要是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层面进行的。定性评价是指对融资绩效进行一般的判断及描述。定量评价指对融资绩效进行量化分析。企业是创造价值的经济实体,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人、财、物等要素的最佳组合。资金的融通、合理使用和管理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企业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对融资绩效的理解,应当是企业在正确的融资目标和融资战略指导下,通过有效的融资行为获取优质资金来源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达到降低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获得资金使用收益,最终提高企业价值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从融资成本、财务风险以及融资收益三个层面构建对融资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1)融资成本。融资成本一般包括筹资费和占用费,但笔者倾向于只考虑资本成本这一指标。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筹资活动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的筹集费,它是一项特定决策的必要条件,可以促使企业对筹资决策进行正确决策,是评价企业融资绩效的重要指标。(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而增大企业到期不能按期支付债务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财务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负债水平,可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因此,以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衡量财务风险,并以此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融资绩效。(3)融资收益。投资收益是企业价值变动的一部分,而企业价值变动的大小取决于融资结构对税盾作用的发挥以及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水平高低的综合平衡。M&M定理证明负债筹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负债率越高,融资的税盾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融资收益就越大。但是,随着负债率的不断提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当接近极限时,企业风险成本将剧烈增加,使融资成本超过融资收益,企业价值下降。因此,可用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融资收益,从而评价企业的融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