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遵守wto承诺?
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加入WTO确实不是一件好事。首先,中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混合型经济体制;其次,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GDP仍然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全球化进程受到双重压迫: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导致产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制造业大量外迁,技术落后;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发达国家强大的竞争压力,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贸组织的规则并不完美,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作为一个多边贸易体制,其协调各国贸易政策的有效性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从某种程度上说,世贸组织更像一个“俱乐部”,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对等,没有主导权,对于违反纪律的成员也没有强有力的制裁手段。
更重要的是,现在国际上的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崛起,区域贸易安排的流行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在冲击着世贸组织建立的规则和体系,使其面临空前的挑战。 总之,是否加入世贸组织取决于各国的利益权衡,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一极,必须在战略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做出承诺,并不是要受到什么特殊约束,而是享受了WTO成员的权力。而且,承诺是2001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在此后的 17 年里,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些承诺已经不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时承诺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同时获得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这种承诺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也是发达国家同意中国加入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美国对中国承诺的工业品降税,和欧盟对中国农业产品特殊保障承诺都是基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因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根本就不是什么不平等条约,而是基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平等互惠谈判。
中国“入世”17年之后,经济总量已经从全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人均GDP也从不足1000美元跃升至8000多美元,贸易和吸引外资规模则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系。所以,当年做出的承诺在现阶段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或者说,17年前的承诺是有利于加入WTO的,而现在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按照WTO规则,“入世”五年后,各成员国可以重新谈判,所以中国希望进行重新谈判,修改一些条款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