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的几种模式?
目前,国内上市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1、首发上市(IPO)
2、借壳上市 3、买壳上市 还有新三板、四板等融资渠道,但相对前三个,这些融资渠道的市值上限较低、费用较高且流程烦琐。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首选的还是首发上市,也就是 IPO 。
所谓“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并挂牌上市的过程。
这个板块主要针对未盈利的企业,在创业板和科创板推出前,主板的上市标准中至少有一项是要求“持续盈利”。但是,随着创业板上市的盈利门槛降低至最近一期末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很多之前不符合上市条件但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有了上市的机会。
当然,对于亏损企业能否上市,还是有严格的监管限制的。比如深交所最近就发布了《关于暂缓审核深圳瑞捷工程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决定》,就是对亏损企业上市的监管力度加大。
所以,如果是亏损企业又想上市,可以先尝试调整业务结构、控制成本,尽量转盈,这样就能“顺水推舟”了;如果实在无力回天,也可以另寻它法。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企业虽然目前经营亏损,但拥有超高的市场溢价,这时候就可能选择借壳上市。
所谓的“借壳上市”,是指不需要经过 IPO 流程,而是直接利用当前已上市公司所拥有的证券代码资源,通过“买卖壳公司”来实现曲线上市的目标。
由于既不用经历漫长的 IPO 等待期,也不需付出高昂的费用和承担繁琐的流程手续,而且能立马实现上市目标,所以这种方式深受某些企业的青睐。 不过,借壳上市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和政策风险,而且对被借壳标的公司的资产质量要求极高。同时,借壳交易的结构设计、税务安排、财务处理及后续生产经营等也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