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什么时候分工?

扈庆廷扈庆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走完了前面两步;

2、“第三步”是建立自主的、适合大众使用的民用定位服务系统——这是中国卫星导航发展的终极目标!

3、为什么要实现“第三步”的目标呢? 因为现在世界上能够向用户提供全球实时动态(RTK)服务的机构不多而且收费高昂(每年数万美元的收费令许多用户望而却步),美国Garmin公司提供的服务收取的费用就非常高,普通用户根本没有能力使用。而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民用了望服务系统,类似Garmin这样的国际性大公司就必须把用户信息提供给我们的有关部门,提供我们中国人自己使用的服务,费用当然也要大大降低。 4、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 利用北斗二号和伽俐略系统的卫星资源,先建成一个满足航空、铁路运输行业应用需求的混合型基站网络,同时着手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以及用户终端设备,最后构成完整的民用定位服务体系。

5、这项工程预计投资80亿元人民币,于2020年前后竣工。 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这一设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更多关于GNSS的文章可以订阅我们的公众号:GPS World

盛泽阳盛泽阳优质答主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这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源地。此后至1970年,五院承担了中国“两弹一星”中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的重任。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科研任务量的不断增加,1965年4月1日,五院一分院成立,主要承担防空体系建设的尖端技术兵器的研制,五院和一分院的管理体制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8年7月1日,五院和一分院迁往湖南桂阳(1970年12月迁回北京);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同年,五院迁入首都西北隅的永定路10号。1988年底中国航天实施军转民战略决策后在原五院、一分院的基础上,分别于1989年5月和1990年2月成立了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五院、一分院分别成为两个公司的研发依托单位,承担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与试验任务。随着五院、一分院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北京地区逐步形成良乡、西安、东方红三个研制生产基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防科技工业“小核心、大协作”的要求,于1993年底开始实施科研生产组织形式改革,先后成立了十几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属企业。2001年3月,五院、一分院合并重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对北京、西安、东方红三个研制、生产基地的行政、科研生产和技术状态实行统一管理并承担卫星、运载火箭及其它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试验等任务,成为集团公司的研究开发主体,下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承担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及其它空间飞行器的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空间技术的研制生产任务,下辖5个大型研究、生产基地,建有“航天器总体技术国家863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利用国家技术中心”、“航天器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部”和10余个专业研究部,拥有2万多名专业人才,其中包括近200名博士、硕士生导师和一大批高级科研人员。现已开发出商用卫星1号、东方红4号卫星公用平台和载人空间站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宇航产品。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要承担运载火箭、战略战术导弹、应用型弹道导弹以及地、海、空和空中防御系统等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现有14个大型研究生产基地,建有“多用途战术导弹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42个专业研究室,拥有近3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4名,国家级专家20名。现已开发出“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系列飞航导弹等一大批高科技战略威慑产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