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证券投资包含哪些?
有价证券,也称金融证券或证劵,是各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凭证或卡片,它代表着持有者与发行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可以据此取得相应的权利和利益。 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过程被称为“证券化”,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发行者的负债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以这些类别的负债为基础,发行代表不同种类债务的证券。这样,当债券到期时,债券持有人就可以依据持有的证券向发行者主张偿还义务;同时,股票投资者也可以依据所持证券向公司请求行使股东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将能够产生现金流量、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资产称之为“财资”(cash pool)。这三个条件是:
1. 可度量性——必须可以通过货币数量进行计算;
2. 可变现性——能够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迅速转换为现金;
3. 可偿付性——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加以清偿。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但是,由于某些资产缺乏流动性因而无法立即变现,或者因法律或契约的限制而无法完全变现,所以并不能通过变现它们来直接达到上述目的。与此相关联,人们还常常把那些能带来现金额收入的资产称为“财务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有价证券本质上属于可偿付的、可变现的、可度量的财务资源。不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可偿付性和可变现性都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1. 许多证券在履行其作为信用工具的功能时,必须经过一定期限才能赎回,此时便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债务人经营不善,则很有可能发生不能偿债的风险。对于这类风险,债权人通常会要求追加担保,甚至取消原来对融资的优惠待遇;
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比较普遍的是固定比例分配政策即每年按相同的比例提取公积金,将盈余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发放股利而不是用作资本金,从而使得股利分配具有一定的弹性。这一方面导致了现金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的大小又会影响股票价格;
3. 对于债券而言,利率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企业发行新债券的成本会随之增加,而这时旧债券的价值却可能会下降。所以,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无论是新的债券发行者还是旧的债券持有人都会成为潜在的偿付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