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不研究灵魂?
研究没限制,只是没啥成果而已 (这里的研究指的是有经费、有团队、有目标的工作,而不是瞎搞) 中国有没有在研究灵魂?肯定有啊! 但是和美国、印度这些国家比,中国在人体大脑科学研究方面确实不够深入。为啥?钱少人少项目多啊…… 你想,中国要是有美国那么多经费,哪怕只有1/50,也不至于把脑科研搞成现在这样: 神经科学作为基础学科,本来是需要大量投资的。但问题是中国投入了,也投钱了,可效果并不明显。 这问题出在哪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中国医学本身,而不是政府或者科学家故意压制。 中国医学目前面临的情况是 “看得了病,却查不明白病”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医西医都擅长看病,但是都不擅长查明病因。
比如说你得了肝病,中医诊断你脾虚痰湿体质,容易得肝病。而西医说你是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感染乙肝病毒,结果导致肝损害。 这个病怎么得的?是免疫功能出问题导致的。那为什么免疫功能会出问题?是生活作息不规律,还是压力太大,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西医药体系下,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做免疫相关检查,抽血化验病毒量,肝功能,B超等等。根据结果来调整诊疗方案。 而中医呢?同样需要弄清楚这些问题:你究竟是脾气虚,还是脾阳虚,还是胃阴虚……然后针对不同脏腑的虚症,开具不同的方药。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难就难在“查不清楚病因”。
如果说是现代医学查不清楚病因,你还觉得情有可原。毕竟现代科学技术就摆在那儿,你要指望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搞清楚上千年前就已经确定的病因,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问题是,中医学说的“脾”,其病因学说的是“劳劳不安”,这种病因学说和现代科学的病因学说完全不符。
那么此时,你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疗,你说你是依据“脾阳虚”来治疗,还是依据“免疫功能低下”来治疗? 所以你看,这就是目前中医疗效不明显的根结所在——我们既说不清你的病是怎么得的,你也懒得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来就诊。
那么请问这个病,中医能看好吗?当然不能。 所以说,若是要好好研究人的灵魂,首先就得从解决中医现在面临的问题入手。否则的话,你说你是中医,其实根本不行。你说你是西医,又差强人意。那你研究个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灵魂这个词语一直是备受关注、引人入神的话题,它存在于各种文化和宗教之中。有人虔诚地相信灵魂的存在,他们认为,灵魂不朽,它来于天地,归于天地,肉体只不过是灵魂的容器和工具而已,人死之后,灵魂便摆脱了肉体的束缚,获得了彻底的自由。也有人坚定的认为人类只是一台会思考的机器,根本不存在灵魂。那么,究竟灵魂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呢?中国科学院的汪寿阳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为此进行了17年的研究探索,如今他们已经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出答案:灵魂不存在。
灵魂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信仰。不管一个人信仰哪种宗教,他都或多或少地相信灵魂不灭,相信人的灵魂是不会轻易死亡的。古埃及人甚至认为:人死了之后,灵魂可以寄存在木乃伊里面,并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把信神和灵魂不灭当作自己的教义,并且反复地讲给教徒听。
汪博士指出,虽然世界各地有这么多人都相信“灵魂不灭”,但是他们也仅仅是相信而已,灵魂究竟存不存在,他们也搞不清楚。因为人们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往往采取了“二元论” 的哲学观点,即认为人和动物的身体同无生命物质一样,存在着可测量的物理特性,但他们的内部有一种特殊的、不可测量的心理属性。这种心理属性是精神世界的一种能量,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但是不能被消灭。我们人类认为自身以及动物的身体里存在着这种能量,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灵魂”。
为了能够证明灵魂是否存在,汪博士和研究团队付出了长达17年的时间。他们从量子力学和脑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入手,进行了艰苦的研究。“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人脑中神经的活动是通过神经上细胞的放电而形成的,其工作原理同计算机的芯片很相似,都是由一些'开关' 组成的。人脑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计算机,它具有1500亿个神经细胞,但是,目前先进的计算机的'开关'个数也已达到了1200亿个。人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神经细胞有序地放电的过程。而人有情感、有意识,是因为在人的大脑内部存在一个管理控制中心,就像计算机有操作系统一样。大脑的这个控制中心就位于丘脑的周围。”
“因此,人是会思考的机器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汪博士如是说。在研究中,汪博士还发现脑电图的频谱主要在低频部分,这一事实更加证明了人脑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相差不大。因此,人脑只不过是高级的计算机而已。”同时,汪博士也指出:“科学家利用目前最先进的核磁仪,已经拍摄到了当人在思考问题和产生情感时人脑内部的活动情况,结果发现, 此时人脑中的某个区域有非常明显的亮斑,这进一步证明了人脑就是一个会思考的机器。”
汪博士的团队运用量子力学对人的思维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同以上研究类似的结论。“量子力学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基础,其研究对象为微观粒子。微观粒子同宏观物体具有本质的差异,最让人惊讶的规律是微观粒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确定的位置,也不存在确定的速度。我们人类生存的宏观世界,其特征是确定性,而在微观世界,一切都是用概率规律来描述的。
人的大脑主要由原子和分子构成,而原子和分子又是微观粒子。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处于各种不同状态的叠加态,这些不同状态按照一定的几率分布。而人的大脑中的1500亿个神经细胞就相当于很多个微观粒子。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处在一个决定状态和非决断状态的叠加态。神经细胞在每一个神经元上,都处于放电和不放电的叠加态。因此人的思维过程就是由这些神经细胞有序地放电的过程,也是这些神经细胞由非决定状态逐步向决定状态转化和跃迁的过程。”
汪博士的研究还证实:“人们产生情感时,脑电图中出现亮斑的原因就是因为神经细胞有序地大量放电,此时大部分神经细胞由不放电的状态跃迁为放电的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思考过程就是神经细胞在微观上从不确定性逐步跃迁为确定性的过程,因此可称之为思维的量子化过程,它是人的思维活动的演化过程。所以,人的思维过程可以通过量子力学来描述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