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cpi指数?
2018年cpi数据还没出来,现在只能找到2017年的数据。2017年中国cpi累计上涨1.9% 。其中一月份cpi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6.5%。 二月份以来cpi连续四个月下降,到五月份已经降至零点几个百分比。cpi同比涨幅由二月份的6.5%迅速回落到六月份的1% 左右。
对于cpi变动的原因官方解释是:一季度食品价格由上季度下降3.6%转为上涨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明显;从二季度开始,食品价格由涨转跌,成为拉低cpi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cpi涨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几大商品价格表现密切相关。 首先来看一下CPI的构成。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CPI的统计范围包括:食品、衣着、家用电子品、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居住以及公共事业等八大类。这八类又细化为245个基本分类和441个细分子类别。 下面来看看影响cpi变化的典型商品的价格走势。
(1)食品价格 食品分为新鲜食品和罐头食品两个部分。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畜肉类价格出现暴涨,对食品价格形成向上推动力。但进入第二季度,随着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除了猪肉外,鸡蛋价格也是影响食品价格的重要因素。进入第三季度,食品价格延续二季度下跌态势。
(2)非食品价格 非食品价格主要受到通涨因素影响。2017年央行先后四次上调存款利率,两次上调房贷利率,通胀压力不断增大。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人民币贷款增加1.12万亿元,同比少了193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减少2957亿元,同比少增150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9885亿元。 贷款减少意味着居民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居民收入降低会缩减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到cpi的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和铜等的持续上涨也会推动我国cpi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