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什么中国书?

步博涵步博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 《中国皇帝》这个算是很经典了,作者是哈佛的荣新江教授,全书分三部分,分别论述“皇帝的制霸”、“帝国的治理”和“帝王的权力”,书中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史料来阐述这些政治制度是怎么在中国演变的。比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什么能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其实是因为明代中后期到清代,文官集团的强势使得君主无法像汉代和唐代那样随意废立大臣(汉唐时期的宰相制在明清时期实际上已经变成内阁制度),而为了限制地方豪强势力,明清推行了乡绅治村和保甲制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这本书还涉及了许多边缘性话题,例如科举是如何改变社会结构的,为什么明朝的宦官权力会很大,清朝前期又为何能控制满汉矛盾等等问题。作为中国人,读起来会有很深的代入感。 另外一本我非常喜欢的是《中国思想史》,上卷谈先秦诸子百家的起源和传播,下卷主要讲两汉至晚清的思想家们,比如董仲舒、王阳明等等。作者虽然主要是研究宗教哲学的,但是写作风格非常通俗,而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因为如果读懂了这部著作的话,对中国古代那些重要的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就能够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了,比如说儒家如何从六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道家如何在西汉时期经历了一次兴盛;法家在唐朝中期之后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会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来谈论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下卷谈到近代以来西学的涌入和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到空前的危机时,他并没有简单地斥责洋人的枪炮,而是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学在近代的挫折给国人带来的屈辱感到痛彻心肺。他在谈到“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时表示,这种保守主义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至少是一种自觉的现代意识。 再介绍一下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前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权斗和腐败,后者讲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两本书可算是当代作品,文笔相当好,逻辑也很严密,观点新颖且能打动人心,读了让你很难不产生共鸣,不过读到某些章节的时候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刺耳,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和社会。

刘君石刘君石优质答主

1、论语

一本记载着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的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本书是关于伦理道德和教育的。这本书流传很广,日本,朝鲜,越南等很多国家的人都读这本书。1861年美国人卫三畏译注的《论语》英译本出版。从此孔子学说走出了国门。后来出现了多个英译本和各国文字的译本。

2、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军事名著,其作者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在军事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有精辟的议论,自问世以来就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重视,汉代就被立为兵家经典,唐太宗李世民和南唐烈主李舁还亲自为《孙子兵法》作注。《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流传到国外以后也被视为兵学奇书。十三篇《孙子兵法》曾被译成法、德、俄、日、朝、越、英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

3、易经

《易经》的英译起步较晚,1982年理查德·威尔翰以哲学方法翻译的《易经》出版。由于该书有理查德·威尔翰的哲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有他本人制作的卦象图表,有书后85页英文注释及索引,使西方读者从中领悟《易经》的“易”字真谛。因此,它在世界影响很大,后来出现的《易经》英译本,大都是以该书为范本翻译而来。《易经》也被译成法、德、俄、日、朝、越、西班牙等多种文字。

4、诗经

《诗经》的法文译本,先后有3个。英国人白洛特所译《诗经》1878年在牛津问世。1913年日本学者毛仓干治和英国人艾礼德合译《诗经,风诗》,1955年出版。《诗经》也被译成俄、德、日、印地等多种文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