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着泰国么?

牧泽佳牧泽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 龙牙 大佬说了很多,我来补充一些材料吧。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很复杂,中泰两国在近代的交往史可以说是血泪斑斑,一言难尽啊……简单点说呢,从18世纪开始,泰国(暹罗)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向中国进贡,接受中国文化,用汉字,学汉语,使用中国传统礼仪,国王称呼皇帝为父皇,派遣子弟到中国留学。 到了十九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英国入侵缅甸和泰国,法国入侵越南,日本入侵琉球、台湾和朝鲜,美国入侵菲律宾,列强纷纷在亚洲培植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个时候中国陷入洋人包围圈的困境之中,自然也没有心思去管藩属国的事情,反而因为列强在中国争夺利益而引发一系列战争,使得中国自顾不暇。 不过中国虽然无暇他顾,但却没有忘记藩属国这一茬,依然对暹罗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甲午战后,清政府准备借庚子赔款建立京师同文馆,培养西学人才,以便更好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时鉴于暹罗王国的诚恳请求,决定派遣出一位精英太监到泰国传授现代科技并协助组建现代化的军事力量。这位太监叫李春芳,是清廷派往泰国公使的随员。 这位李公公可不仅仅是带去了现代科技和文化,还顺便带来了两箱小礼物——鸦片!这些鸦片是送给暹罗王室成员的,据说当时在暹罗上层社会流传的一句话叫做“无烟不成宴”,可见鸦片在这时的暹罗王室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然,送烟这件事只是李春芳外交官生涯的小插曲。 李春芳到任后,迅速建立起与中国官方联系,并且与民间往来频繁,在泰国华人圈中有很高的威望。

他还积极帮助暹罗训练军队,建造兵工厂,购买军舰和枪炮,建立新式军队,并亲自兼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给暹罗培养了第一批军事人才。 新式军队成立了,然而却没有武器,李春芳又出面协调,先后多次从德国和奥匈帝国外购军火,解决了燃眉之急。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企图在泰国分裂革命党人,重建中央政权。此时春芳公主动了,他一方面表示支持共和,反对帝制,另一方面又暗中联合蔡锷,策反了袁在泰国的部队,迫使袁撤销了在泰国的代表机构。

可以说没有春芳公的安全稳定保障,就没有后来的曼谷王朝。 尽管泰国已经独立,但是中泰关系从来都不错,泰国是东盟成员,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咸思杨咸思杨优质答主

首先明确一点,泰国不是中国的藩属国,两国在古代虽然存在特殊关系,但是在实质上没有任何控制关系,清朝国力鼎盛之时,也未对泰国有支配、控制权。

我们都知道,在大清乾隆年间曾经大规模平定各地叛乱,先后平定了两金两昊,外加平定了新疆等地叛军,并且攻下巴达克山,这个时候大清国正处于巅峰时期,可以说国力达到鼎盛。

然而那个时候,中国距离控制,或者征服泰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时中缅边界之争很是激烈,一直到嘉庆时期才将缅甸打服,虽然当时清军攻进了缅甸首都,也就是现在的缅甸首都仰光,最后缅甸被迫请降,之后中缅两国签订和约,清军于是撤回了国内。此后的中缅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双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共处的关系,可以说缅甸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

其实,乾隆时期,清军本来是打算乘胜追击,挥兵南下,去攻打泰国的,但是考虑到国力的限制,并且缅甸当时也仍然存在威胁,因此最终放弃了南下攻占泰国的想法。缅甸都距离中国很远,更别说泰国了,所以中国想要攻占泰国,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算是国力鼎盛的乾隆时期,中国也没有办法去控制泰国。

而且当时的泰国,其实国力也在上升,他们不断打击反对势力,统一国内,并且大力发展经济,可以说泰国当时的实力也在上升,中国的实力再强大,也没有必要去攻打泰国这种遥远的国家。

因此,在清朝,中国即使到了最强盛的时期,也没有办法去控制泰国,两国和平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史,即使是强大的汉唐帝国,对中国中南半岛地区,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很难进行实际控制,例如汉朝曾打算南下攻打扶南,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地区,最终因为国力限制只能作罢。唐朝时候,对越南进行大规模战争,最后不得不放弃控制,转为册封越南,由此可见,中国在古代,对中南半岛国家,很难实现真正控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